第A13版:国内
3上一版  下一版4
 
人类首次!“嫦娥”着陆月球背面
2018逆势增长 新品登场广受热捧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9年1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类首次!“嫦娥”着陆月球背面
着陆区是太阳系最大撞击坑之一,已传回人类探测器在月背拍摄的首张图片
3日,在北京航控中心拍摄的降落过程(示意图)

N央视 人民 中新

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11时40分,嫦娥四号着陆器获取了月背影像图并传回地面。这是人类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拍摄的第一张图片。

嫦娥四号着陆区地形起伏达6000米,是太阳系中已知最大的撞击坑之一,被认为对研究月球和太阳系早期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嫦娥四号的整个降落过程可谓惊心动魄。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比喻,嫦娥三号好比降落在华北大平原,而嫦娥四号好比降落到中国西南的崇山峻岭中。

他说,嫦娥四号着陆区相当于嫦娥三号着陆区的八分之一,且落区周围有海拔10公里高的山,冯·卡门撞击坑的海拔为负6公里,因而与嫦娥三号平滑的抛物线降落轨迹不同,嫦娥四号是接近垂直降落。

“着陆时间短、难度大、风险高,对我们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吴伟仁说。

吴伟仁说,整个落月过程约700秒,全部依靠探测器自主完成,地面可通过中继星看到降落过程,但不实施干预。

据介绍,嫦娥四号探测器要在距离月面比较高的时候就达到着陆区的上方,落月阶段首先通过变推力发动机让探测器减速,将探测器相对月球的速度从1.7公里每秒降到接近为零,就像汽车刹车,然后调整探测器的姿态,垂直下降。

后续,嫦娥四号探测器将择机实施着陆器与巡视器分离。

记者3日从国家航天局获悉,嫦娥四号任务月球车全球征名活动结果于当天揭晓,月球车命名为“玉兔二号”。

焦点1 月球背面正面差异之谜

由于自转和公转的特点,月球永远只有一面对着地球。在没有太空探测器的年代,月球背面一直是神秘的未知世界。

直到大约60年前,苏联的月球3号探测器传回了第一张月球背面的影像。大约50年前,美国阿波罗8号的3位宇航员在环月飞行时,成为最先亲眼看见月球背面的人类。

越来越多去往月球的探测器让人们发现,原来月球背面和正面如此不同:正面相对平坦,而背面崎岖不平、遍布坑坑洼洼的撞击坑。

中科院月球与深空探测总体部主任邹永廖说,无论是物质成分、形貌构造还是岩石年龄,正面和背面都有很大差异。比如,从成分上看,月球正面约60%都被月海玄武岩覆盖,而背面几乎都是高地斜长岩。月球上有22个月海,19个分布在正面,只有3个很小的月海在背面。

此外,月球背面的月壳比正面厚,最厚处达150公里,而正面月壳厚度只有约60公里。为什么会这样?这依然是个谜。

焦点2 39亿年前小天体撞击之谜

从上世纪50年代起,人类发射到月球的探测器有100多次,但是在月球背面着陆探测一次都没有。

嫦娥四号着陆的艾特肯盆地目前属于处女地,这个太阳系最大、最深、最古老的撞击坑,蕴藏着月球最早的信息,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比如是不是有水?对这里的探测将给人类了解月球、地球、太阳系的演化提供第一手数据和线索。

邹永廖说,在太阳系46亿年历史中,在39亿年前出现了小天体撞击高峰。为什么这个高峰出现在39亿年前而不是更早?目前科学家初步分析,艾特肯盆地可能就是39亿年前小天体撞击形成的。到那里开展精细探测,也许可以揭开这个科学之谜。

他说,月球车行走时,可以获取集地形地貌、物质成分、浅层结构于一体的综合地质剖面,这个剖面一旦建立起来,在国际上是首创,而且对揭示着陆区域地质演化历史、演化细节有重大贡献。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