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石磊磊/文 毛朝青/图
海都讯 去年底和今年初,在位于福州鼓楼区冶山路的省林业局工地,发现一块红色的“万岁瓦当”残件。本周,红色“万岁瓦当”的照片出现在不少福州人的朋友圈,并引起不少文史爱好者的注意——照片上的瓦当有光泽,有人说是陶土的颜色,有人说是火烧的痕迹,也有人说这种瓦当上了釉,目前尚无定论。记者从文史专家卢美松处得知,“万岁瓦当”是闽越国和中原文化交流的见证,福州市区多处考古地点都有发掘。
半片瓦当 印证闽越国文化
早在去年底,福州的一些文史爱好者,已得知在冶山路的省林业局工地内,找了一些烧制的陶器。其中有半片红色的“万岁瓦当”。这几天,半片瓦当的特写照片被曝光,从图片上看,它的表面有光泽。
对瓦当光泽的形成,有多种说法,有的认为是火烧的痕迹;也有认为这是上了酱釉,也有的认为是烧制工艺的不同。
记者采访了研究先秦文化的文博专家杨琮,他表示在福州的很多地方,都出土过西汉时期的瓦当,包括“万岁未央”、“万岁”、“常乐万岁”瓦当。这些都是西汉时期,闽越国受到中原文化影响的印证。“同样文字的瓦当,在西安、广州也都出现过。闽越王无诸帮助刘邦战胜了项羽,这些瓦当都证明了福州是闽越国的都城。”杨琮表示,福州出土的“万岁”瓦当,有红色和青色两种,这和烧制的工艺有关,青色的工艺更好,也更高贵。不仅冶山路和鼓屏路有出土,在杨桥路附近,也出土过万岁瓦当。目前福州发现的瓦当中,有上釉的,最早是明清时代的。
瓦当考古始于上世纪90年代
据文史爱好者驴叔介绍,“万岁瓦当”的考古,始于上世纪9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屏山南侧华林路以南、西湖以东、湖东路以北、观风亭路以西这一片区域内开展了十余次考古发掘工作。这些考古工作中,几乎都发现了西汉时期的板瓦、筒瓦等建筑材料。1991年鼓屏路省建设银行大楼考古工地发掘时发现的文字瓦当,是福州地区的首次发现,发现时只残存“万”字。
1997年,考古工作者范雪春、陈子文等人在新店遗址附近的古城山东南坡发现一堆异地运来的堆土,面上散布着大量西汉时期乳丁绳纹板瓦。在随后对堆土的清理中,发现完整的“万岁未央”、“万岁”、“常乐万岁”瓦当。经多方追溯,被告知这些弃土是从屏山农贸市场工地运出。
文史专家卢美松告诉记者,花纹、烧制工艺、字体都证明“万岁瓦当”是西汉时期闽越国都城的陶制建材。省财政厅、省建行、原屏山农贸市场都出土过,最近一次发掘是在2013年,地铁屏山站建设时。市民可以到福建博物院的展厅,领略万岁瓦当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