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闽味
3上一版  下一版4
 
百年纸灯笼留住浓浓年味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9年1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百年纸灯笼留住浓浓年味

灯笼坯先刷上糨糊,糊上灯笼纸
每年春节前,是李志鸿最忙碌的时候
糊灯笼纸之前,老李会仔细检查灯笼坯
待灯笼晾干后,老李开始彩绘

N海都记者 陈海容/文 林丹 马俊杰/图 实习生 郑龙昊

海都讯 年味渐浓,在莆田市涵江区江口镇的锦城路老街,60岁的灯笼匠李志鸿如约从英国归来。他制作的手工竹编纸灯笼,精美、喜气,吸引国内外不少顾客慕名前来购买。李志鸿说,他早已不靠做灯笼过活,但每年春节前都会开店做灯笼,为的就是留住儿时过年的记忆。

百年老店 一家老少做灯笼

一盏盏竹编纸灯笼,不仅是老一辈人的回忆,也是传统春节必不可少的象征。

昨日,在江口镇锦城路老街,满街都是灯笼店,大红的春联、吉祥的年画,年味儿已扑面而来。不过,这些店大多卖的是流水线制作的塑料灯笼和布面灯笼。要论手工竹编纸灯笼,李家的“灯笼鸿”尤为出名,在江口镇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算得上是“百年老字号”。

仅二三十平方米的小店中,60岁的灯笼匠李志鸿正专心为灯笼绘画、上色。

凭借着几代人的技艺积淀,江口李家的灯笼,因制作精良而名声在外。每年春节前一两个月,李家老老少少十几口人一起做灯笼,灯笼订单能从莆田市区一直排到福清的乡镇。还有英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地的客人慕名而来,将李家的纸灯笼带到海外。

半年在英国被“催”回来赶灯笼

40多年前,锦城路是江口镇唯一的一条街市。年少的李志鸿便在这里经营起这家灯笼店。当时,竹编纸灯笼十分畅销,家家户户逢年过节都需要置办几对大红灯笼,以彰显热闹的节日氛围。

李志鸿告诉记者,他家祖祖辈辈都是有名的灯笼匠,他从七八岁开始,就跟着父亲学习竹编纸灯笼的制作手艺。经过40多年的积累,手法也渐渐娴熟,大灯笼上的神像、龙凤图等上百种图案,早已记在心里。

制作灯笼看起来工序简单,但每一道工序都是细心活。灯笼坯需要先用马莲草固定住形状,再用自制的糨糊粘上油纸或灯笼布,待风干后取下并用油彩绘制灯笼面。“给灯笼上色一次,只能用一种颜色,等颜料风干后,再上另一种颜色。”而李志鸿的厉害之处是,一盏灯笼上的人物、鸟兽、花草、山水都不是一下子画完,而是经过他多轮的流水作业完成的。

“如今,早已不靠这个手艺吃饭了,但每年春节前都会回来做灯笼,为的是留住儿时过年的记忆。”李志鸿说,他每年制作灯笼的时间不超过半年,剩下的时间会去英国与女儿相聚,但往往都被老乡们“催”着回来做灯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