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慢读
3上一版  下一版4
 
他的珍藏,日本鬼子撬不开烧不毁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9年2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他的珍藏,日本鬼子撬不开烧不毁
—记﹃墨巢主人﹄、福州收藏大家李拔可
李拔可旧居(现上海兴国宾馆6号楼)
李拔可
作者收藏的李拔可书法册页
作者收藏的李拔可书法条幅

N兰若(福州)

著名学者、书画篆刻家潘主兰先生《素心斋艺谭》曾云:吾闽之人,在省外者,多有名有成就于世,如林琴南、陈石遗、林宰平、李拔可、黄葆戊等。潘先生所点皆清末民国时期吾闽贤达文士,其中就有李拔可。

李拔可(1876—1952),名宣龚,号观槿、墨巢,以字行。福建闽县人。清光绪二十年(1894)举人,由中书舍人出任江苏桃源知县,有政绩,后至候补知府。民国后入职商务印书馆,辅张元济达三十余年。拔可擅诗,为“同光体”闽派后期代表人物之一。喜收藏,工书法。著有《硕果亭诗》《诗续》《墨巢词》《词续》及《硕果亭文剩》等。

拔可为榕城世家子,其祖李端,文肃公(沈葆桢)长婿。其父李宗袆,字次玉,少喜填词,家富藏书,与兄李宗言有“二难”之目。宗言治举业,掇科第;宗袆治辞章,攻诗词、著述。两位兄弟倡立诗社——福州支社,常邀林纾、陈衍、沈瑜庆等在光禄吟台聚集。其家盛时,营园于光禄坊玉尺山房,风雅有之。林纾曾诗赞云“陂塘林麓,邃房轩台,宾客华盛,咸有记述”。

拔可所居,曰观槿斋,花木滋茂,蔚然成荫,引植日本枫,秋叶红于花,境绝清旷。拔可吟啸其间,脱尽尘俗。拔可秉承家学,少负诗名,与林旭为文字至交,共治后山(即北宋诗人陈师道)诗,各有心得。戊戌事败,林旭殉难,拔可助义仆殡殓林旭遗体,亲为营葬,殊为难得,又作《哀暾谷》诗,情文备至。暾谷即林旭字。后又为林旭刊刻《晚翠轩遗诗》,亦见其笃厚至真情谊如此。

“同光体”闽派名家

“同光体”是活跃于清同治、光绪年间的重要诗歌流派,诗派崇尚宋诗,晚期分闽派、赣派、浙派三大支。闽派以陈宝琛等,赣派以陈三立,浙派以沈曾植为代表。章士钊《论近代诗家绝句》评拔可诗“闽峤诗家郑与陈,君来应是第三人”。钱仲联评谓:“近代为海藏一派诗者最多,号称闽派,然惟李拔可为最工。”拔可诗功湛深可知。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列李拔可为宋诗代表人物。近年,学界较关注李拔可其人,其早年诗集,多为其与诗家唱和之作,《硕果亭诗》又《诗续》、《墨巢词》又《词续》、《硕果亭文剩》,合编为《李宣龚诗文集》点校整理出版,亦可作近代诗林之掌故,实为诗界史界之幸事也!

拔可早年任官江苏桃源,樊增祥(号樊山)重其文采,拟委以重任,拔可坚辞不赴,樊批其牍云:“傲不可长”,拔可爰赋“厌与百僚同唯唯,未能三月便皇皇”句,以表心迹。拔可早年诗学后山,后追王荆公(即王安石),“喜后山诗,致力尤深”(夏敬观《〈墨巢词〉序》)。汪辟疆著《光宣诗坛点将录》,以“地盖星火眼狻猊邓飞”拟之,赞云“拔可诗深婉处似荆公,孤往处似后山,高秀处似嘉州”,亦实为知者之言。时人独喜拔可纪游山水之作,谓逼近大谢,不止北宋。抚景感时,借抒悒悒之抱。陈石遗谓:“拔可诗最工嗟叹,古人所谓凄婉得江山助者,不必尽在迁客羁愁也”(《石遗室诗话》卷十四)。拔可曾在汉口铁路局任文牍,临江有盟鸥榭,为汉口文士宴科谈诗之所,拔可为座上常客。时陈石遗亦在武昌,拔可常访求教,诗学大进。拔可仆居海上,以诗文翰墨交文苑巨擘,陈三立、陈石遗、朱古微、林琴南、康南海、周叔弢等,尤与夏敬观、诸贞壮交契至深。陈声聪《兼于阁诗话》中评李拔可曰“主持海上坛坫四十年,爱惜朋友,奖掖后进,不树宗派,无择细流,故能成其大”。钱锺书早年喜欢与老辈诗人往来,与拔可至为密切,也许学者文人间的交往更注重家世、师承、性情和趣味之缘故。

沪上“墨巢”

拔可亦为近世收藏大家,其鉴识书画眼力过人,加之家资丰厚,藏品渐丰。所藏书画墨迹以伊秉绶、林纾、溥心畲三家为多。时林纾家累甚重,颇感经济拮据,不得已,辄向拔可告贷,无以为偿,即以精品赠之作为回报。溥心畲则频托拔可购物沪上,亦以画幅作抵。积年累月,拔可所收二家作品则多且精矣!拔可独喜伊秉绶隶书,实受老乡长乐黄葆戉(字蔼农)之影响,时黄葆戉主商务印书馆美术部,向其推荐伊秉绶隶书,经年物归所好,所藏其精品达百件。伊秉绶字墨卿,拔可因榜其书斋为“墨巢”,并刊印《墨巢秘笈藏影》,为艺林所珍赏。

拔可所藏珍稀之品当数《天籁阁旧藏宋人画册》,天籁阁,系明人项子京斋名。项子京,名元汴,号墨林,一号墨林山人,又号香崖居士、退密斋主人,浙江秀水(嘉兴)人。他生性风流倜傥,民间有“项公子火焚沉香床”之传说。此人博雅多才,工画喜收藏,成就卓然,有“天下第一收藏家”之美誉。项元汴应该是中国书画鉴藏史上除皇家内府以外,民间最大的私人收藏家。《嘉禾徵献录》中所言:“海内风雅之士,取道嘉禾,必访元汴,而登其所谓天籁阁者。”实非虚言。李拔可珍藏的《天籁阁旧藏宋人画册》内集中了多幅极为珍贵的古代书画名作,印章累累,十有八九就出自项子京手钤。拔可获之视若拱璧,朝夕观赏,但秘不示人。后经至交张元济劝说,李拔可慨然将画册借由商务印书馆用四色版影印,宋锦装帧,当时即一册难求。商务印书馆拥有德国西门子保险箱,甚为坚固,影印之后,李拔可即将此画册存于该馆。1932年日军进犯淞沪,商务印书馆近千万册书刊付之一炬。停战后,人们前往废墟清理劫余时,发现保险箱坚固异常,日军打不开,竟侥幸得以保存。用钥匙打开后,画册原迹还在其内,只因大火熏灼箱壁,画册边缘有些焦痕,并无大碍,令人叹息之余又额手称庆。上世纪60年代初,《天籁阁旧藏宋人画册》得以再次复印出版,只是印数甚少,后又经过十年浩劫,存世更少。至于那部原迹,自拔可先生辞世后,它便不知所终了。

商务四老

拔可在商务印书馆数十年,亲自校勘珍册秘籍与主持刊刻新书无数,皆享誉士林,与张元济、鲍咸昌、高凤谦,被胡适称为“商务四老”。1941年张元济先生在上海创办合众图书馆(即上海图书馆前身),致力搜救典籍免毁于战火。以叶景葵(中国首位银行董事长,民国著名实业家、藏书家)所赠全部藏书为基础,收藏了李拔可、陈叔通、叶恭绰、顾颉刚、潘景郑等所捐藏书,这批书达22万册,其中名人稿本及名校精抄至为难得。

藏品解读

拔可亦工书,时在沪上订润粥(鬻)书,求者不绝。对于这位乡贤前辈,余久仰其人品学识,对其书法墨迹,余亦喜爱有加。其书承颜体一脉,具翁(同龢)谭(延闿)书风之余韵,厚重古茂,寓苍劲于雍容之中。历代学颜书者众多,然于颜书结体架构严谨中之求变化,颇难神会,故后学者学之皮毛者居多,易显匠俗之气。拔可将颜字的“紧”稍放为“松”,表现一种谨严氛围下的灵动隽逸,松秀疏朗,极具文人气息。从其书亦见追求规则与精熟之外,对经典的一份尊崇之情。

余庋藏两件拔可书法,册页时间偏早,谋篇布局方面,炉火纯青,举重若轻。看似不经意,实匠心独运,平正精致,从容淡定之余,灵动隽逸,松秀疏朗,实乃天赋、学养所致。条幅则为其晚年之作。先生晚年手颤,其字遒劲古拙,意蕴深幽,更加饶有趣味。而今欣赏前辈手泽,令人心驰神往。中国传统文化的功用,应该在于它会让人的内心真正安静下来,静心弄翰,或许就是其中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