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掌故
3上一版  下一版4
 
侯官孩子考浙大 该加多少“人情分”?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9年2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侯官孩子考浙大 该加多少“人情分”?

林启
现如今的林启纪念馆

N海都记者 郭大路

开学前,来谈谈浙大。

福州家长谜之喜欢的大学,省内自然是厦大;省外的名校,浙大是大热门。浙大分数线不低,2018年高招,北大理工线686分,浙大是663分;北大文科收663分,浙大是648分。

在自主招生成为趋势的2019年,考浙大的福州孩子,要懂得同浙大的考官谈判:我是福建侯官的,浙大该给“人情分”!

为什么呢?有120多年历史的浙大,每年要拜拜的祖宗,就是咱们福建侯官人林启呀!

1.林启,浙江大学的“老祖宗”

作为福州人,一定要知道浙大祖宗林启(1839—1900)。这位林启,是载入正史的。《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六,是这么写林启的:

林启,字迪臣,福建侯官人。光绪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督陕西学政,驭士严正。任满,迁御史,直言敢谏,稽察禄米仓,不受陋规,为时所称。十九年,出为浙江衢州知府,多惠政。二十二年,调杭州,除衙蠹,通民隐,禁无名苛税。余杭巨猾杨乃武,因奸通民妇葛毕氏,兴大狱。刑部讯治,幸免重罪。归则益横,揽讼事,挟制官吏,莫敢谁何。启捕治之,乃武控京师,不为动,卒论如法。尤以兴学为急务,时各行省学堂犹未普立,杭郡甫建求是书院,启复养正书塾,并课新学。旧有东城讲舍,益振兴之。兼经义、治事,阴主程、硃之说,而变其面目。诱诸生研寻义理,以成有用,一时优秀之士皆归之。又以浙中蚕业甲天下,设蚕学馆于西湖,讲求新法,成效颇著。遇国外交涉事,持正无迁就,远人亦心服。治杭四年,刚直不阿,喜接布衣,士民翕然颂之。卒官,葬于孤山林处士墓侧,杭人岁设祭焉,号曰林社,久而勿辍。启之治杭,得友高凤岐为之助,后官广西梧州知府,亦有声。殁而杭人附祀于林社云。

这里补充下,林启中举,是同治三年(1864)的事。《清史稿》说他直言敢谏,他谏的是什么呢?

这位侯官籍御史吃了豹子胆,上书朝廷,“请罢颐和园之役,以疏民困”,直接怼了慈禧太后。所以唰的一下降了三级,被一脚踢到衢州当知府。

他在衢州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所以被福建老乡、永定人廖寿丰调到了杭州当市长。

廖寿丰咱们也应该知道,光绪十六年(1890),他担任福建布政使(相当于福建省长),光绪十八年(1892)调到浙江,就把林启一把拎到省会杭州当知府(相当于市长),实际上就是他的左右手。所以《清史稿》就提到了林启“二十二年(1896),调杭州”这话。

《清史稿》中提到那个很有名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件中的“余杭巨猾杨乃武”,他能被无罪释放,其实是因为慈禧要借这个案子修理跟她作对的官员。这位林启,人在杭州,还是把杨乃武给“依法治理”了,等于反手给慈禧一巴掌。

当然,杭州人崇拜林启,主要是因为他的办学功劳很大。廖寿丰是个维新派,他肯用林启,是因为林启有想法又实干。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珍藏的清代奏折中,有光绪二十三年(1897)《清浙江巡抚廖寿丰创办求是书院兼课中西实学事奏折》。这个底稿,是林启起草的。

奏折中说,“居今日而图治,以培养人材为第一义,居今日而育材,以讲求实学为第一义”,又说“臣叠与司道筹议,并饬杭州知府会商绅董,就普慈寺后现有群屋量加修治,专设一院,名曰求是书院。即委该知府林启为总办,延一西人为正教习,教授各种西学;华教习两人副之,一授西文,一授算学,委监院一人管理院中一切事宜……”

浙江大学的前身“求是书院”,就因此而来。经过林启的紧密筹划和准备,光绪二十三年四月二十三(阳历就是1897年5月21日),举行了开学典礼。这间书院,在一百多年前开设了数学、物理、化学、史地、博物、音乐等现代课程以及造船、种植、矿物、制造等技术科目,实际上是新式的高等学校。现在浙大的校庆日,就是5月21日。

林启同时期创办的“杭州蚕学馆”,是新式的职业学校,现今已发展成浙江理工大学。林启认为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很重要,但也要核算成本,一个留美留欧的名额,足够公派十个中国留日学生的费用。1897年他就从蚕学馆派嵇侃、汪有龄留日,这是中国近代从学校官派学生留学日本的开始。想报考浙江理工大学的福州孩子,咱们也同样可以争取“人情分”。

1900年,61岁的林启在杭州涌金门外寓所病逝。林家人想把他运回老家侯官,但杭州人舍不得林启,苦苦要求把他葬在杭州。杭州人说,林启那么喜欢西湖的小孤山,喜欢北宋那位“梅妻鹤子”的林逋(就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诗人),你看他生前写过这样的诗:“为我名山留一席,看人宦海渡云帆。”林启的“名山”就是小孤山啊,为什么不遵从他生前的愿望呢?

于是,林家人就把林启留葬在孤山之麓。杭州人就在林逋墓旁划出一块地,让他们的魂魄为邻。

现在去西湖,西湖边的孤山路一号,就是杭州人为林启建的纪念堂“林社”。

2.侯官有多大?

闽侯上街有条侯官路,还有个侯官村。到洪山桥坐福州公交小巴528,可以去这个老村看看。

可是,历史上的侯官,可不止一个村!

侯官有多大?我们来看看晚清时期的《侯官县乡土志》。一个叫郑祖庚的福州举人写的,是清末福州小学堂中的乡土教材之一。

郑祖庚写道:“本境为福建省会附郭首县,与闽县同城,均受治于福州府。本境治城右偏,城外之西北悉隶焉。”面积多大呢?“东西广一百六十余里。南北袤三百里。”大家自己做个乘法。

一个侯官县,当时“分二十二区,县治居会城之西,辖西北二城,定为城内区。城外东北曰西园区。北曰富村区、大北岭区、小北岭区。西北曰西湖区、柑(甘)蔗区、竹崎(岐)区、白沙区、官源区、大穆区、穆源区。西曰文山区、洪塘区、都巡区、溪源区。西南曰浦东西区、凤冈区、南屿区、仙阪区。南曰上渡区。其分县之在西北与古田、罗源、闽清接者曰大湖区”。

从三坊七巷到乌山,西湖西门一带,往北连北后街北大路,西园区跨汤门、井楼门,北门外还有富村区——富村这名字我们不熟,可是福飞路你一定知道,那一路什么龙腰、魁(灰)炉头、湖前、浮村(富村)、新店啊,一直到北峰;往西的洪山桥啊,还有现在的文山里啊、上渡啊、金山啊……都是侯官的!还有甘蔗、竹岐、白沙、南屿、上街……哇,闽侯的童鞋,大伙好好认领吧!

只有一点疑惑,这么大的侯官,咱们这位林启,到底是哪个村出的神人?读者中有林启的后人吗?来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