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01版:导读
下一版4
 
福州竹屿明代木牌坊“重生”
导读
装修公司收完定金 玩失踪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9年2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福州竹屿明代木牌坊“重生”
位于东二环泰禾广场东门入口,是市区仅存的两座明代木牌坊之一
重修后的木牌坊,形制和题字都修旧如旧
10多年前的竹屿木牌坊(小飞刀摄)

N海都记者 石磊磊/文 包华/图

海都讯 位于福州市晋安区岳峰镇的竹屿木牌坊,和位于仓山区城门镇濂江村的林浦木牌坊,是福州市区仅存的两座明代木牌坊。2014年台风季到来前,存在倒伏隐患的竹屿木牌坊,被有关部门进行了落架处理,并运往闽侯上街保存。去年11月开始,市城乡建总开始对木牌坊进行迁建修复。昨日,竹屿木牌坊在东二环泰禾广场东门入口“重生”。

利用两成残件还原

竹屿木牌坊属于区级文物,始建于明嘉靖七年(1528年),清同治三年(1864年)重修,1923年又进行了修葺。该牌坊为木构,四柱三门,高约9米、宽8.5米。牌坊上有三块楷书牌匾,分别是“礼经奥义”“父子贤良”“兄弟孝友”。

完成修缮的牌坊,瓦片、夹杆石、木柱、斜撑都是新材料,牌坊上的老物件主要是“父子贤良”“兄弟孝友”两块正楼匾和部分如意斗拱的残件。牌坊两侧的花板(次楼匾)则是留白处理。

据古建修复施工队的林先生介绍,竹屿木牌坊在落架后,只有不到20%的组件可以继续使用。施工单位根据设计方案,从福州周边找来了修复传统古建的材料,按照老照片上的原貌进行恢复。

“竹屿木牌坊在福州是独一无二的,表面上看安装简单,其实在每一个角度都要精确处理,稍有不慎,就无法将原先留存的物件进行还原。”林先生说,经过四个月修缮,木牌坊相当于在原址附近完成了迁建,后期仍有细节需要完善。

在闽侯上街存放5年

文史爱好者“小飞刀”向记者提供了十多年前,自己拍摄的竹屿木牌坊图片。他表示“礼经奥义”的牌匾早已遗失,但是有一块刻着小字的花板,上面的字记录了邓氏家族的一些历史。文史爱好者薛纪天表示,竹屿木牌坊是在2014年为防范台风而落架的。该说法,也得到了晋安区相关部门和市城乡建总的确认。在启动修复前,木牌坊的构件,一直保存在闽侯上街。

市城乡建总负责竹屿木牌坊修复的陈先生介绍说,负责修复的工匠,有着几十年的经验。为了保护木牌坊的残存构件,设计时,采取了防潮、防虫、防火措施。木牌坊所在位置,标高低于道路,于是设计了石台阶,防止木牌坊在雨季泡水,同时也避免被车辆撞坏。

□链接

牌匾表彰竹屿名人

文史专家黄荣春在《福州郊区文物志》中写道:清郑祖庚的《闽县乡土志》记载,“礼经奥义”系旌表邓迁和邓庭贞;“父子贤良”,系旌表邓迁、邓原岳父子;“兄弟孝友”,系旌表族人邓应斗、邓应轸兄弟。

邓迁,字世乔,嘉靖七年(1528年)举人,为官清廉,不畏权势,官嘉兴通判时,筑城防倭,立有战功,工诗能文,著有《别驾集》。邓原岳,字汝高,邓迁子,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授户部主事,迁湖广按察司副使,工诗,著有《西楼集》十八卷。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