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用“最美家风”滋养家国情怀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9年2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最美家风”滋养家国情怀

王小兵带领“左邻右里”志愿者做公益,播撒大爱
张生才默默耕耘守护永春芦柑四十载
陈美英细心开导患者

N海都记者 唐明亮

海都讯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好的家风,是一个家庭的无价之宝,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和发展的特殊基因。近日,海都记者分别走进福建厦门湖里区王小兵、三明永安市陈美英及泉州永春县张生才家庭,用心感受他们经营好家庭、服务好社会的最美家风故事。

王小兵:连接“左邻右里”共建美丽家园

人们常说:涓涓细流,终将汇成浩瀚大海;点点付出,也能聚为建设美丽家园的强大力量。王小兵是厦门市湖里区左邻右里志愿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左邻右里”)的理事长。说起他和他发起的“左邻右里”,认识他的人总会竖起大拇指称赞。

“左邻右里”是一家非营利性区级社会组织,成员均为普通居民。成立之初仅有5名志愿者,但在不到4年时间里,爱心志愿者如同雨后春笋般加入,如今发展成拥有872人在册的志愿者组织,这都得益于王小兵热心助人举动的感召。

在生活中,王小兵热心社区公共事务,热情主动为小区居民解决各种生活问题。他将自己的联系方式公布在业主群内,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其忙碌的身影:超强台风莫拉蒂侵袭让业主家阳台管道受堵被淹,王小兵凌晨3点毫不犹豫前往帮忙排水疏通管道;小区附近的樱花大道很多垃圾,王小兵主动带着家人朋友清理……正是一件件小事的付出,久而久之,他成为邻里口中的“亲人”。当他提出成立一支志愿者队伍,为建设美丽家园、增进邻里和谐服务、教育孩子奉献精神的想法时,很快得到了众多居民的认可和参与。如今,“左邻右里”已累计举办了159场、8400人次的志愿者参与活动。

“左邻右里”不止服务小区,还放眼社会,投身更有大爱的公益事业:去敬老院、儿童福利院、山区学校送温暖、送物资,结对帮扶特困学生,在集美大学法学院设立奖学金等,捐赠约53.27万元现金及物资,取得了广泛的社会效果。王小兵说,“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员,在服务群众、志愿服务、公益环保等方面,我得走在前面。”

王小兵的公益善举,离不开妻子徐青怡的付出与支持。王小兵平时工作很忙,闲暇时间几乎都奉献给公益事业,但妻子从未有过半句怨言。为了让他安心工作,妻子无怨无悔地担负起持家重任,将他们的小家打理得井井有条。王小兵说,家庭是他坚强的“大后方”,是妻子的支持让他得以全身心地投入事业,将慈善公益做大做好。

张生才:奉献一生兴农业发挥余热守柑林

泉州市永春县素有“中国芦柑之乡”的美誉,长期以来芦柑都是当地的一张靓丽名片。张生才就是该县一位芦柑种植技术专家,四十载默默耕耘守护永春芦柑,为永春芦柑奉献毕生心血。

张生才的家乡在永春县苏坑乡洋坪村,父母都是永春县天马柑橘场的工人,他自幼在柑橘场长大。受父母的熏陶,他对柑橘场产生了深厚的情感,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山里的柑橘更加香甜、更加金黄。

高中毕业后,张生才回到天马柑橘场工作。白天风雨无阻在地里劳动,虚心向父辈老工人们学习芦柑栽培深耕、施肥、修剪、喷药、嫁接、育苗、疏果及防治病虫害等技术;晚上夜以继日坚持自学柑橘栽培技术理论,从不懈怠,几年间光是心得笔记就密密麻麻地写完十几本。

2000年,柑橘黄龙病开始大肆蔓延,永春芦柑出现大面积的黄叶和枯死,饱受损失的果农纷纷转行。为了带领果农走出困境,张生才带领科研团队攻坚克难,不断探索对抗黄龙病毒的种植方法。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永春芦柑无病毒苗木试种成功,给永春芦柑绿色产业复兴带来福音。

为了让更多果农能提高经济效益,张生才带领他的技术团队多次赴广东、江西以及省内各地组织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活动,带动了100多户示范果农大户致富。

历练换来成长,辛勤赢得收获。在张生才及其团队的打理下,天马生态橘园成为永春柑橘示范种植基地,年产柑橘1000~1200吨,年产值500万~600万元。张生才2015年被聘为“泉州市科技特派员”,2017年被评为“福建省最美农技员”。如今,60岁的张生才已做好准备,誓要站好最后一班岗——即便早已退休,他也将继续发挥光和热,将他的一生奉献给他无比热爱的永春芦柑绿色产业。

张生才的爱人李华珍也是该柑橘场的一员。她勤劳质朴,任劳任怨,橘园里的粗重活她都能一肩扛;在他俩的小家庭里,李华珍毫无私心、孝顺公婆,将家里收拾得一丝不苟,深得老人喜爱,邻居也是赞不绝口。夫妻二人事业同力,家庭同心,是远近闻名的“最美家庭”。

陈美英:“心灵治愈师”的快乐人生

陈美英是三明市永安总医院心理科主任,也是我省第一位临床心理专业主任医师。

2016年5月8日凌晨4时,福建三明泰宁县因暴雨引发泥石流,造成池潭水电站扩建工程项目部办公楼和工地宿舍被埋,30多人遇难,给灾难中的幸存者及失去亲人的不幸人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心灵创伤。我省随即启动灾后心理救援机制,陈美英等多位心理专家立即奔赴灾区,开始了一场特殊的救治行动。

一到现场,陈美英便认真倾听幸存者痛苦的哭诉,感受他们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悲伤,诊断他们可能存在的心理疾患。对某些幸存者、遇难者亲属由于心理失衡、意志失控、情感紊乱表现出的不信任感,甚至言辞激动、恶语相向等发泄现象进行安抚。

俞维高是这场灾难的幸存者之一。在这场灾难中失去了至亲,让他沉浸在失去亲人的悲痛中,难以自拔。陈美英在了解俞维高的情况后,立即对其进行疏导,不厌其烦地为其做心理干预。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渐渐温暖了俞维高的心,让俞维高愁苦的脸上重遇了久违的笑容,他开始走出痛苦阴影,增添了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念。

虽然手里没有手术刀,可是陈美英的付出,却丝毫不比外科医生少。陈美英说,“房屋倒了,可以重建;道路毁了,可以重铺。但人的心灵一旦坍塌,就很难再恢复原样。比物质援助更重要的是进行心理救助,不幸的人更需要得到他人情感的理解与支持。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我能收获到快乐。我会一直坚持下去,做更多人的心灵治愈师。”

作为福建省心理知名专家,陈美英还非常热心公益事业,她用专业知识力所能及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她积极加入“桑美”特大台风、“5·12”汶川大地震等灾后心理援助工作,参与“健康中国行公益活动”等,多年来在福建、四川等地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500余场,帮助了许许多多的心理危机者特别是四川省灾后心理障碍患者,先后荣获“福建省援川医疗队先进个人”、“四川省彭州市荣誉市民”等称号,“最美心理治愈师”的称谓实至名归。

“家是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陈美英把这句话经常挂在嘴上。在生活中,她更是用温情和爱铸就了温暖的小家庭。陈美英与丈夫郑世隆结婚28年来相敬如宾,事业上互帮互助,共同孝敬父母公婆,一家人四代同堂,过着和睦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