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石磊磊 肖颖/文 黄孔瑜/图
海都讯在没有网络、没有智能监控的年代,福州城区的消防和警报,依靠的就是位于山体高处的瞭望台。新中国成立后,福州入编的消防瞭望台共有4座,分布在吉祥山、大庙山、烟台山、于山,这些瞭望台日夜派人轮流值守,直至上世纪80年代,才渐渐退出历史舞台。昨日,记者从福州市名城委获悉,位于吉祥山的瞭望台,已完成修复工作,这座被誉为“城市眼睛”的建筑,将留住一代福州人的记忆。
始建于73年前,它是“城市眼睛”
几十年前的福州,被称为“纸褙的福州城”,这是因为当年市区有很多土木结构建筑,一旦发生火灾,极易“火烧连营”。吉祥山瞭望台,也被叫做消防楼,是“城市的眼睛”,它位于现在的福建省人民医院内。
市名城委工作人员说,1947年,民间救火组织“福州救火联合会”由大庙山迁址至吉祥山,当时修建了这处瞭望台。1966年,福州市消防队重修该建筑,现存建筑是一座11层方形红砖建筑,顶层为八角形瞭望台。
据文史专家郑子端介绍,新中国成立前,福州市区的民间救火会,就开始建设这种报警台,报警台一直沿用到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报警台主要功能有两个,一是拉响防空警报,二是发布火情。郑老说,当时发布火情主要是靠撞钟放炮:有的先鸣炮后撞钟,有的先撞钟后鸣炮,通过土炮响了几声,确定是哪个片区着火。“响一声代表鼓楼,救火队员会先集中到东街口,再一起赶往失火地点。”
市区4座瞭望台,如今还保留3座
随着城市不断建设,吉祥山瞭望台被周边高楼包围,也不再承担报警功能。四大瞭望台中,位于于山风景区状元峰的瞭望台,曾是五层高的建筑,于2006年前后拆除,改建为状元亭。
位于烟台山塔亭路的瞭望台,藏身于老洋房屋顶。建于1926年的大庙山瞭望台,和吉祥山瞭望台相望,二者是市区仅存的两座独立瞭望台,见证了福州的消防史和防空史。
中国文物学会会员薛纪天告诉记者,已故的福州著名民俗专家方炳桂老先生,2016年12月在去世前参加的最后一次会议上,特地以吉祥山瞭望台为例,建议更多老福州人,发挥力量,保护民俗文化。
融为公园一景,市民可外部参观
去年,在福州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市名城委启动了吉祥山瞭望台的修缮工作。此次吉祥山报警台周边环境整治工程,含两个子项工程。其一,是瞭望台楼的清理修缮,包括清除地下室多年堆放的垃圾,修缮楼内部木楼梯、木门窗,及顶部瞭望台栏杆的加固。其二,是对瞭望台周边约1200平方米的硬质地面进行相应的景观改造提升,包括拆除西侧挡土墙外的杂物间,布置为登山石步道,移除周边的配电房、水泵房,新砌与瞭望台相协调的树池、花池、围墙栏杆。
如今,这座瞭望台俨然成为社区公园中的一处景观。据市名城委方面介绍,完成外观修复后,福州市民可以从外部参观瞭望台,领略它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