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林养东 通讯员 汪永辉
核心提示 这里是福州西部创新创业的热土;这里是海西大地的高新产业聚集区;这里是一座日新月异的科技新城……
福州高新区是1991年获批的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实行“一区多园”的管理模式,总面积约193平方公里,2012年托管闽侯上街镇五个村和南屿全镇,托管区域面积约185平方公里。多年来,福州高新区把握重大发展机遇,日益使这片土地成为高新技术汇集、创新要素聚集、土地高效利用之地。
纵观国内其他国家级新区,上海新区陆家嘴沿着黄浦江呈现一条滨江美宅线,成为上海品质城市的象征;杭州高新区,开拓了“西湖”向“钱江”时代的历史跨越……福州高新区作为福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一张蓝图绘到底,在乌龙江畔强势崛起、生机勃发。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进入快车道
高新区与福州主城区仅一江之隔,洪塘、橘园洲、浦上、湾边4座大桥连接市区,三环、福银、福诏等城市快线环绕周边,与空港、码头构成“一小时交通圈”,即将通车的地铁2号线,与市区紧密相连。区位优势为高新区带来发展便利条件。
走进高新区,林立高楼让人惊叹,这里的企业楼宇约有210万平方米,高新区已引进中科院物构所星网锐捷、兆元光电等知名单位和企业研发和产业项目500多个,半导体、电子信息、新能源和新材料、生物医药以及总部经济聚集区、创新创业孵化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等构成的“1+3+1”产业发展格局逐步成熟。2016年6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启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高新区又开启新的征程。
福建中科芯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是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唯一的LED技术转化平台,以透明荧光陶瓷光源技术、热控散热技术为核心的省级高新技术型企业。“当时全球LED产业均采用荧光胶作为封装材料,专利都掌握在国外公司手中。”该公司有关人士介绍,公司科研团队则研发利用“荧光陶瓷LED”变革性替代传统LED光源的封装模式,解决了我国传统LED行业发展瓶颈难题。
高新区的省光电产业基地项目正在建设中,中科芯源作为主要牵头企业参加筹建,并将在基地建设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建成后,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入驻,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光电产业集群。
高新区注重提升“软环境”,对照市创新发展10项政策,高新区出台了7项区配套政策和8项区特色扶持政策。“‘7+8’政策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为企业打造最优发展环境,提高企业研发和创新发展能力。”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高新区还将系统性制定一批管用政策,加快高层次人才、科技金融、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等创新资源要素在园区集聚。
对照国家新区目标 打造人才聚集新高地
高新区毗邻大学城12所高校17万青年人才资源,这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清晨,高新区内人潮涌动,来自各个领域的技术精英、专业人才走在平整大路上,进入各自的办公楼群,开启他们热衷的工作。他们脑海的一个个创意,一个个自主创新的科研项目,在这里经过酝酿,成为一项项实用的发明,给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便利。
中午,这里多处食堂提供了可口饭菜,泳池、健身房、咖啡屋给天南地北的高新区员工带来家的感觉。到了晚上,高新区灯火通明,勤劳奋进的高新人把高新区变成乌龙江畔最闪亮的一颗星。
目前,高新区已入驻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审查协作分中心、国家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等区域创新龙头,拥有院士(专家)工作站12家,聚集中科院院士5人、“百、千、万人才计划”等专家人才63人。
今后,高新区将继续在引才、育才、留才上做文章,打响高新区人才品牌。
“发挥大学城高校和科研院所资源优势,以产城融合促进创新创业。”高新区有关领导介绍,福州高新区要建成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这两个优势的发展不能“缺位”。
西南智创高地 更是生态之城
在高新区南屿镇,有一条连绵百米、气势恢宏的由八座明代大宅形成的水西林古街,藏身闹市,目前正进行特色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和建设。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南屿镇历史上经济繁荣、文化底蕴深厚,素有福州“小中亭”之称,留下了不少具有历史风貌的文化场所、民间老建筑。
高新区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有意识地对民间历史遗留的、有价值的历史记忆予以妥善“安置”,力争打造一个有文化记忆,有环境“颜值”的宜居之地,眼下正加快乌龙江大道一期、高新大道北段、旗山大道、乌龙江绿道等道路沿线的绿化提升工程。乌龙江文创湿地公园、马保文体公园、轮船港公园等项目正持续推进。旗山森林公园、不佛寺、双龙村美丽乡村、五都仙境等多个特色旅游规划项目,为高新区全域旅游开启新的发展。
去年8月,备受关注的“福州第一大湖”——旗山湖,开工动建。该项目位于大学城校区中心共享区,加上周边城市配套,总面积3750亩,总投资为40.89亿元。预计2021年底,旗山湖项目完工,对高新区和大学城构建创新创业之城具有重要意义。
高新区人在思考中不停止脚步,在奋进中憧憬未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座现代化的幸福之城,将更加崛起在旗山脚下、乌龙江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