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1版:金融3·15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两步骤避免落入贷款陷阱
记住维权热线应对金融纠纷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9年3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两步骤避免落入贷款陷阱

N海都记者 刘龙海

陌生来电推销贷款、收到网络贷款信息,这是目前不少人经常会遇到的两种情形。

理财师提醒,面对这两种情形,大家要谨慎对待,如果真有贷款需求,可以通过两个步骤仔细辨别真伪,避免落入贷款陷阱。

查清贷款机构资质

任何机构开展资金放贷业务都必须取得相应的资质,未经批准不得从事放贷业务。因此,在遇到中介机构或信息平台推荐贷款业务时,必须查清楚最终放贷机构名称及是否具备真实的放贷资质,避免向非法的放贷机构尤其是没有资质的网络放贷公司借款应急。

在核查贷款机构资质时,可充分运用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平台,例如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公司的经营范围及经营异常情况,同时登录我国金融管理部门(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地方金融管理部门等)的官方网站,查询该机构是否在受监管的机构名单里。

大家要坚决远离两类不具有金融从业资格的机构:一是在国内不受金融管理部门监管的机构;二是自称在境外接受金融监管的机构。

远离非法贷款小广告

非法贷款小广告通过各种方法接近有贷款需求的消费者,大家对这种情形要避而远之。

事实上,只要稍加留意,这些非法贷款小广告并不难辨认。首先,非法贷款小广告的推广者往往对机构的真实身份含糊其辞,他们一般不愿正面回应,或自称是正规银行贷款或称和银行有合作。近日,记者就接到一女士的来电,对方自称是某股份制银行信贷部的,有贷款需求可以找她。当记者向其确认这家银行信贷部的地址时,她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告诉记者,后面会有贷款顾问来对接,然后就匆忙挂断了电话。

其次,非法贷款小广告以各种噱头吸引客户,尤其是用“免费”“免息”“零利率”等套路误导普通金融消费者。

第三,非法贷款小广告往往以“信息科技公司”或“贷款咨询”名义来放贷,实则是中介公司或违法放贷。

如今,银行的贷款产品十分丰富,如果你真的有贷款需求,只要信用记录良好,可以向银行咨询,寻找对应的贷款产品。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