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政经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邓拓祖居成“孤岛” 将就近迁建
马尾今年改造7个老旧小区
马尾区总医院成立 构建三级诊疗
晋安今年拟建16个美丽乡村
省慈善总会去年募集善款3.75亿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9年3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邓拓祖居成“孤岛” 将就近迁建
位于福州东二环附近的竹屿路中央,旁边还有邓家骅故居;新址位于旁边规划绿地上,两处建筑按原貌修复
邓拓祖居如同一座孤岛,立在道路中央
门楣上的雕花很考究
墙角的雕花很是精美

N海都记者 石磊磊 朱敏敏/文 包华/图

海都讯 福州东二环附近的竹屿路中央,有一座“孤岛”,两栋带着独特封火墙的福州传统民居和后期搭盖的建筑,一同处于围挡中,很多人都在猜测两栋民居的来历。北侧的是邓拓祖居厅堂,南侧的是邓家骅故居。昨日,记者从福州市城乡建设发展总公司获悉,这两栋属于文保单位的建筑,将就近迁建到附近的规划绿地上,预计明年春天,两栋文物将恢复当初的模样。

“孤岛”民居,走出两位名人

邓拓祖居厅堂建于明末清初,它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880平方米。邓家骅故居同样是坐北朝南,它建于清代,占地面积1206平方米。

据市城乡建总工作人员介绍,两栋民居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间,经过多次改建,破坏严重。

说到修复的意义,该工作人员表示,两处民居走出了两位福州的名人。首先,邓家骅是民国海军中将,他毕业于福州船政学堂,在北洋舰队“康济”号任二副。大约一百年前,邓家骅曾回竹屿创办“两等小学”,为乡人赞。邓拓是革命家、新闻学家,很多市民去过他位于福州乌山北麓的故居参观,其实邓拓的祖籍是竹屿,祖居就是证明之一。

三种封火墙共存,见证历史变迁

昨日,记者探访了处于围挡之中的两处不可移动文保单位。两栋民居都大门紧锁。在西侧围挡入口,则通向邓拓祖居厅堂,厅堂外的空地,如今成了工地的食堂。

从空中俯瞰,两处民居存在三种不同形式的封火墙。第一种是在邓家骅故居西侧外墙,是叠落式的山墙,有七个屋檐,接近于马鞍墙的构造。据古建筑专家陈朝军介绍,这种山墙构造,一般出现在长江流域,比如湖南、江西的民居。可能是邓家后人,仿造省外民居样式改造的。

第二种是线条圆润的山墙,位于邓家骅故居北侧,有人称它是观音兜式。第三种是典型的福州本地马鞍式封火墙,这种封火墙也是两栋传统民居中最常见的。

福州一名文史爱好者告诉记者,两处民居对后人了解福州传统民居的建造手法有着深远意义,然而几年前,邓家骅故居的一进被误拆,抢救民居迫在眉睫。

保护论证历久,最终选择就近迁建

这几年,在东二环商圈和楼盘的建设中,作为晋安区不可移动文保单位的邓拓祖居厅堂、邓家骅故居,成为竹屿路中央的“孤岛”。从2014年开始,福州市的规划部门就开始反复论证两栋民居该如何保护。

据市城乡建总相关项目负责人陈先生介绍,相关部门认为,“孤岛”带来道路的视觉盲区,周边有多所学校,该方案不能保证居民出行安全,同时也无法妥善保护两处民居。就近迁建修缮民居方案在去年底得到省文物局的批复。

陈先生表示,两座民居的新址,就在竹屿路东侧的市政绿地上,距离原址约20米。“文保单位修缮是一项精细复杂的工程,两栋建筑会编号落架,而后会根据勘测资料,以福州传统民居的工艺,在绿地中完成复原。这项工程有古建专业人士参与,此前消失的古民居建筑结构也会在明年重新和市民见面。”陈先生说。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