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至2日,音乐剧《致青春》亮相第七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这部讲述上海青年支援柳州工业崛起的作品,让不少有着援建、援疆经历的观众触动心弦,那些深埋心底的青春记忆,在艺术的催化下翻涌。
在乌鲁木齐文化中心大剧院的品字形舞台上,“柳州一号” 机床的齿轮缓缓转动,将观众带回20世纪50年代。知名导演张继钢以乡愁为笔触,将上海市青年工人耿大可告别恋人佟家玲驰援广西柳州市的青春故事,编织成一部熔铸家国情怀的感人故事。
8月2日晚,音乐剧《致青春》在乌鲁木齐文化中心大剧院完成谢幕演出。图为《致青春》剧照。(演出方供图)
舞台上,苗族群舞《苗女出嫁》的红伞如红云翻涌,芭蕾舞与小合唱交叠,人物命运与悲欢有了更强烈的画面感。
一边是边疆建设的召唤,一边是爱人的深情牵挂。当花腔女高音常思思的咏叹穿透剧场,观众深深共情——那些将“小我”融入共和国创业洪流的建设者们,曾以青春为基石,锻造着一座城市的历史。
一位有过驻村经历的观众告诉记者,这是一部厚重的作品,不同年代的青春,都会为同样奋斗的理想燃烧。
乌鲁木齐文化中心大剧院建成于2021年,一流的舞台设施,成为传递情感的桥梁。剧中胶片质感在巨幕上流动,让半个世纪前的工业往事有了具象的轮廓;剧院顶部的环绕音响腾起混响,将歌声里的思念与热忱置于观众耳畔。灯影阑珊间,一袭长裙的女演员走下舞台来到观众席吟唱,打破了台上台下的界限;舞台上LED主屏、侧冰屏与高流明投影交织,时而春暖花开,时而细雨蒙蒙,在光影流转中悄然变幻。
当《致青春》的旋律在乌鲁木齐的夜空回荡,这场跨越山海的表演完成了一段对历史的致敬。而当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作品在祖国西北角留下光影,一座座剧院舞台,成为承载精神传承的驿站,也写下属于这片土地的文化记忆。(记者 初杭、张瑜)
责任编辑:唐秀敏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 呈现极致东方美学 解锁“红楼”新体验2025-08-05
- 大型原创音乐剧《清澈的爱》在榕演出2025-08-04
- 从冰雪到椰林:来看中国旅游经济的新增长极2025-07-30
- 最新娱乐资讯 频道推荐
-
继周杰伦之后 张家辉入驻抖音 3天粉丝破75万2025-08-05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 一周热点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