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5版:特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福建珠宝商两手都来钱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下一期4 版面导航
2011年8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金价持续飙升的背景下,记者走进全国最大的黄金加工基地深圳水贝,这里随处可见福建人;记者采访发现,他们一边赚差价,一边坐等资产增值
福建珠宝商两手都来钱

珠宝展厅要想进去得经过两道门 (效果图)
谢绝零售在水贝随处可见
 

N本报记者 欧阳进权文/图

核心提示:他们开宝马、奔驰、路虎……可能相当于普通百姓骑自行车或开电动车,因为现在只要拥有一家珠宝门店,就相当于拥有千万资产。走进全国最大的珠宝首饰生产加工基地和集散地——深圳水贝,这里随处可见福建人。

对于在深圳经营黄金珠宝的福建人来说,黄金价格持续上涨,让他们可以两手来钱,不仅可以赚买卖差价,还能坐等资产增值。

10年 开珠宝店投入增30倍

在深圳采访时,记者偶遇了黑龙江六桂福珠宝首饰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翁国章,他也是福建人,20多年前与家里兄弟一起到黑龙江打拼天下,到如今六桂福在东北已大名鼎鼎,在全国拥有160多家珠宝零售店,还在深圳有自己的加工厂,今年第一次回到福建布点。

翁国章说,10年前开一家店只要投资30万元,现在开个200平方米的珠宝店就需要投资上千万元,比如他在厦门即将开的第二家门店上柜20公斤黄金,需要投入800万元。随着生意越做越大,翁国章自言不缺钱,现在只要有员工愿意开六桂福的门店,他都愿意出51%的股份。

在旺季时,翁国章旗下店铺每个月黄金首饰需要销售1吨黄金,这样的数据足以体现他旗下珠宝店的业务量。熟悉翁国章的人还知道他们兄弟这些年赚了不少钱,就连早期入股他们企业的一名股东,如今身家已是亿万级,低调的翁国章没有透露自己的身家,他们兄弟目前仍是企业的大股东。

不少闽商黄金存货 成本不到100元/克

“现在开珠宝店不仅能赚买卖差价,还能坐等资产增值。”在广州开了16家金店的莆田珠宝商谢严清说,上周金价两天暴跌了200美元,不少广州本地珠宝商出于谨慎,停止进货,结果货架上的货品一下子空了一半,但是包括谢严清在内的莆田珠宝商没有停止进货。在他们看来目前还不具备金价深幅度调整的可能。更为关键的是,由于众多福建人介入珠宝业的时间已有十来年,他们不少柜台存货的成本甚至不到100元/克,但是现在原料金价已经接近了400元,相当于原料成本的4倍,因此珠宝商不怕黄金价格下跌。

谢严清告诉记者,做珠宝的人不应该参与赌金价涨跌,而是应该在适当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通过买卖差价赚钱。此外没有人开了珠宝店是想马上关门停业的,所以柜台上的存货不知不觉成为珠宝商人不断增值的资产。据介绍,每家珠宝店都有固定的库存量,一旦柜台上的货品低于一定标准,就会立即补货,因此柜台存货量是相当稳定的,在过去一年里,黄金的价格上涨了50%,珠宝商柜台上的存货也跟着升值了50%。记者了解到,相对而言,只有一两家珠宝店的人或者经营珠宝不久的人会参与到赌黄金行情中。

莆田市(全国)珠宝玉石首饰同业商会会长翁德也说,前几年还有福建珠宝商忍不住参与炒金行列中,结果都损失惨重,现在从他接触的众多规模比较大的珠宝商来看,大家都不愿参与赌黄金行情,“珠宝人的原则是不存钱,而是存货”,每年赚的钱除了用于日常开支和消费,就是用来扩大生意,因此珠宝人多出的钱都压在黄金上,而且黄金随时可以轻易变现,但是对于一直做着珠宝业的人来说,增值的只是账面资产,无法到手。当然随着金价的攀升,现在珠宝业的投资门槛也一下子上调到了千万元以上。

办工厂 坚持不参与赌黄金行情

在水贝工业区,记者看到,潮汕人开的加工厂到处都是,但是福建人开的工厂也不少。莆田北高镇人李永忠开办的深圳市西普珠宝首饰有限公司,就在深圳黄金首饰加工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走到水贝工业区3号楼,穿过密码防盗门,记者见到了李永忠。李永忠说,在珠宝加工商云集的深圳,谁能做到行业第一,很有可能就是全国第一,他的公司坚持只挑选100种黄金首饰种类中的几种,其中做得最多的一种就是凤尾链,此外还通过传统款式批发处理,提升产品附加值。

采访中,提到黄金首饰加工,很多人都说到了亏损。深圳黄金珠宝研究所人士说,2000年时,行业黄金加工费保持在每克2元左右,直到今年7月份时,业内的价格还维持在2.5~2.8元。这意味着10年里,加工费涨幅约50%~80%。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作为原材料的黄金却在不断涨价,

从80元/克左右涨到如今的400元/克左右,大约涨5倍。“黄金加工企业唯一的利润来源就是加工费,”“需求量最大的普货,各企业的加工工艺基本相同,企业靠低价策略抢夺市场。因此,尽管利润被不断压缩,企业仍不敢轻易提价。”

最近迫于无奈,深圳18家黄金加工龙头企业集体涨价,将加工费从每克2.5元左右涨至3.4~3.6元。此举并没有解决毛利率不高的尴尬。根据当前的金价来算,如今加工费的毛利仍然不到1%。企业只能通过走量缓解这种尴尬。“如果每月出货3~4次,资金周转周期加快,每月能赚几十万元。”深圳一家黄金加工企业负责人吴先生就说,今年订单减少后,出货周期拉长,不少企业几乎已开始亏本经营。李永忠却说,他们生产的首饰,大多数是精品,因此不少款式的加工费可以达到每克4元至4.5元,有的甚至可以达

到10元,订单依然络绎不绝,主要是深圳的大展厅、全国大型珠宝商以及各地的批发商。

莆田市(全国)珠宝玉石首饰同业商会会长翁德新说,虽然生意不错,李永忠却像其他福建人那样,坚持着不参与赌黄金行情的原则。

李永忠告诉记者,他的工厂每个月大概出货1吨黄金,平时黄金库存量只有200公斤。他2004年做工厂以来,库存黄金量增加都与扩厂有关,现在总共有200名工人,因此库存黄金控制在200公斤。平时只要有顾客订货,他们就会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之内买入黄金原料。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锁定利润。毕竟做加工的企业赚的主要是加工费,按照每克3元的加工费计算,卖10公斤黄金,只能赚3万元,如果没有及时买进黄金原料对冲,一旦第二天金价涨了3元,前一天接的单就白做了。

□采访手记

保安对生面孔很警惕

福州珠宝业的人说,要想弄懂珠宝加工业,有一个地方不得不去,那就是深圳罗湖区的水贝。

深圳水贝,离宝安机场大概一个小时车程的距离。这是全中国甚至是全世界最大的黄金、珠宝加工、制造以及交易中心,有着行业里最全的产业链。

上周末,记者抵达了深圳水贝,当的士载着记者靠近水贝工业区时,各种珠宝招牌就已映入眼帘——在方圆1公里之内,包括水贝一路、水贝二路、田贝三路和田贝四路,到处都是珠宝展厅或加工厂。

但是这绝对不是一个适合游玩的地方,记者这张生面孔的到来,让保安充满了警惕。而且几乎每一个展厅或者店铺的门口都贴着谢绝零售的字眼。

记者最初尝试着进入旧建筑的展厅,推开推拉门才发现,大多数珠宝展厅都有两道门,第一道门一般没有门禁,第二道门则只有工作人员输入密码之后才能开启,在两道门之间还安排着接待前台和面色凶悍的保安,门口的保安看到有陌生人进来,就会拦住,要求出示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并做登记才能进去。

购买几万元的顾客不受欢迎

不少珠宝商称,对于一次采购几十上百万元的顾客,他们才接待,而对于一次只购买几万元的顾客,他们理都不理。

采访当天,来自江西的一名珠宝零售店老板老郑说,他以前都在当地的批发市场采购黄金首饰,这次难得来到深圳,原本想带一些黄金首饰回去,当他提出采购1公斤首饰时,还是被要求提供营业执照。按照目前金价,1公斤黄金就要四十来万元。一名闽籍珠宝商向记者证实,水贝普通展示店,也要求黄金采购量超过200克,需要七八万元,针对批发商和大中型珠宝零售商的大展厅的要求则更高,有时如果商家不被认可,或者第一次来采购,又没有熟客引见,有钱也未必能买到货,哪怕是提着现金来挑货。

如果是销售旺季,情况还会更糟糕。在年初的时候,手链、项链等货品卖得好,经常缺货,有时只能把货封起来,按照当天来的客户数量统一分配。现在正处于珠宝消费淡季,因此只要有几十万或上百万的钱都能买到货,只是价格有高低之别。

这里随处可见福建人

在深圳水贝,如果听到有人用莆田话交流,路过的人可能会大吃一惊,但是熟悉珠宝业的人却习以为常。

福建省宝玉石协会王秘书长介绍说,截至目前,深圳闽籍珠宝商人数超过7000人,他们生产和加工的珠宝首饰产品占深圳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

此外,全国做珠宝的主要有两群人:一群是广东潮汕人,一群是福建人,尤其是莆田人。潮汕人主要做生产,莆田人主要做零售和批发。正如业内流行的说法,在全国经营珠宝首饰的10个人中有9个是福建人,而其中8个是莆田人。这一说法虽然有点儿夸张,但莆田从事珠宝首饰业的人数之多,由此可见一斑。从北面的黑龙江到南面的海南,从东面的福建沿海到西面的新疆,都活跃着福建珠宝商人的身影,但是这些珠宝商人最常去的地方是水贝。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