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朱丽萍 王烽
关注理由:上游宁(德)武(夷山)高速施工,难免破坏山体,加之上游非法采砂场 将“采砂洗石”的黄泥直排小溪,素有“天下绝景,宇宙之谜”美誉的世界地质公园白水洋被“刷”成了“黄水洋”(本报8月26日曾作报道)。记者昨日就此进行回访,相关方面称,整治方案分短期及长效两步走,保证10月前彻底解决白水洋上游因宁武项目建设影响水源水质问题。
白水洋的水质颜色问题之所以备受关注,缘于这涉及世界级旅游品牌保护问题。在白水洋之前取得世界级旅游品牌“证书”的武夷山、泰宁景区曾同样面临此类问题考验,它们是通过什么样的措施,实现“双赢”的呢?
24个应急沉淀池已经全部完成
“白水洋的灵魂是水。”屏南白水洋鸳鸯溪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相关人士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在本报的报道及社会各界的关注下,白水洋的水质问题引起了省里诸多职能部门的重视,就在9月1日,包括省住建厅、省国土厅、省高指在内的诸多部门再度聚首白水洋,就落实改善白水洋水质问题多次会商并拿出初步方案。
福建南平宁武高速有限公司杨源代表处主任黎朝辉也告诉记者,治理白水洋水质分短期治理以及长效治理两步走。“福建省高速指挥办已于8月25日和27日在政和杨源召开了多次专题会议,对解决白水洋上游因宁武项目建设影响水源水质问题提出明确时限要求。”据称,短期治理方面,8月25日接受本报采访时仅建好12个应急沉淀池,目前白水洋的上游翠溪以及杨源溪河道的24个应急沉淀池已经全部完成。同时,高速公路施工现场上裸露的土堆已全部用土布覆盖,并进行绿化;还将尽快做好路基防护,做好集中排水、日常清理,并加强绿化。从检查结果来看水质已明显好转。
长效治理方面,现在已经用混凝土做好3个永久性的水坝,第4个水坝正在建;还将建两道三级沉淀池,污水经过沉淀、过滤才能被排放进小溪。接下来该公司还将对河道的边坡以及桥梁底下等被破坏的原始植被,进行绿化全面覆盖。
水质全面改观要等到10月份
“白水洋水质短期内发生根本性变化是不可能的,不过,确实,工作人员都说这几天水质没那么黄了,需要强调的是,这样的水质是发生在这几天台风南玛都来袭的情况下,不容易。”屏南白水洋鸳鸯溪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上述人士这样说道。
“虽然这几天下雨,但感觉白水洋水质已有好转。”福州一家旅行社导游小陈告诉记者。高速路施工方黎朝辉则称,将继续完善排水系统,预计本月将根本改变现状,10月前彻底解决白水洋上游因宁武项目建设影响水源水质问题,最大程度还白水洋本来面貌。
不单如此,屏南白水洋鸳鸯溪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相关人士还告诉记者,屏南县将于近期启动造访上游政和县,将由屏南县委书记带队,就白水洋有关问题进行沟通对接,建立长期沟通机制,探讨两县景区的合作事宜。
保护白水洋要打破行政区划
“保护白水洋的水源问题,必须打破行政区划。”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旅游研究所所长袁书琪说,作为世界地质公园,白水洋不能只是屏南的白水洋,而应该是全福建的白水洋,全世界的白水洋。
袁书琪说,就白水洋来说,需要省政府牵头,包括省国土资源厅、省林业厅、省水利厅等多个涉及职能部门的会商协调。如果只是屏南县、政和县两个行政区彼此之间的沟通,是不够的,而且会比较吃力。
至于有些人士表示的下游受惠是否应该适当补偿上游问题,袁书琪说,这涉及主体功能区划生态补偿问题,不过,袁说,生态补偿应该主要靠政府反馈,而非下游景区。
□他山之石
武夷山保护“世遗” 下血本叫停三矿点
武夷山和泰宁景区与白水洋景区一样,曾遭遇上游水源污染的困惑。但上述两个景区在“申遗”成功,拿到世界级品牌“证书”后,迅速出台《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取得不错的效果。
记者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了解到,在“申遗”前后,武夷山上游有三家矿点由于无序开采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武夷山市委、市政府至此下决心,于2001年底,向采矿业主正式发出停业通知和听证通知。至此,久拖未决的问题进入依法解决程序,彻底关闭三家矿点的工作全面展开。同时,在景区内设立了保护监察大队、管理监察大队、林业公安派出所、景区法庭、交警中队等,加大了管理力度。
景区赚钱,村民利益不能不考虑。武夷山景区在录用员工时优先录取当地村民,同时周边村民靠武夷山景区辐射,开展农家乐、种植茶叶等与旅游相关的产业收入大增。村民在长期的保护实践中认识到,只有保护好遗产,游客才会增多,收入才能增加。
“泰宁景区‘申遗’成功后,为治理泰宁金湖上游水污染问题,在全县各部门的配合下,2000年先后关闭金湖上游朱溪、杉溪等20个采砂场。”泰宁旅游管委会相关人士邱加彪介绍。
泰宁先后划定保护区面积总和达1100平方公里,泰宁金湖上游不少村庄的山林列入生态公益林,一亩林地每年村民可获12元的补偿。同时,泰宁景区保护区内的杉城镇、上青乡、梅口乡辖区内的所有村庄,凡使用液化气、电、沼气等环保替代能源的禁柴改燃户,每户每年可享受燃料补助600元。同时,还考虑从门票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补偿保护区内的村民,从而调动社区居民保护风景遗产资源的积极性,真正实现景村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