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谭端(台湾媒体人)
1949年内战局势一泻千里,台湾海峡的交通络绎不绝地输送上百万人次来往于大陆与台湾。11月福建省和广东省已为解放区,大批国民党军队不是向海南岛撤退便是徘徊在海上。在台北,1949年11月3日见过新任的美国“总领事”麦克唐纳,蒋介石兴奋了一夜,他在日记中写下令人无法置信的乐观文字。他决定隔天去一趟阿里山。11月4日一早,蒋从台北到嘉义,再乘火车上了阿里山,这时蒋已卸下“总统”头衔10个月了,但他一天也没有对国事松手。4日凌晨,700公里外登岛成功的解放军向登步岛上几座大山:流水岩、炮台山进攻,这些山上驻有千余名士兵。很快“国军”败走,一路撤退,退至登步岛东北角鸡冠礁一带。
整整一甲子后,我站在鸡冠礁抚往忆昔,发现这个海岸的风,比刀刃还厉,比霜雪还刺,它钻进你的衣服空隙,能侵蚀你的体力和意志力。据说当时登步岛上居民有3000人,平日捕鱼为生,安居乐业,生活勤奋。当枪炮声凌逼时,登步岛地方保长、33岁的赵阿良要他的妻子把门窗都关上,把家里的灯火全给熄了,他用桌子顶住木门,自己一直蹲在门后守着。外面枪声听起来非常激烈,只要急遽的步伐和嘈杂声经过,赵阿良的额头就冒出冷汗,他不知道如果敲门声响起,他开还是不开?他决定无论如何都不开门,一直到风平浪静。
解放军是从离登步岛仅距离不到2公里的桃花岛出发的,2010年初夏,我再次来到登步岛,特地到解放军登陆的海岸,发现桃花岛近在咫尺,金庸笔下的桃花岛是个神秘浪漫的世外桃源,但当年对守在登步岛上的“国军”来说,那是死生之地。
刘修连是“国军”67师的少尉排长,1949年11月4日上午他奉命整理队伍,饭都没吃就从舟山定海上了船,带着整个排的士兵跟随大军准备登陆增援,但他并不知增援的地点在哪里。河南省籍的程皓少尉在另一条船上,他原本是流亡学生,走投无路后当了兵,后升任排长。寒风吹拂在每一个士兵的脸上,空气中可以闻到咸咸的海水味。出发在即,程皓下命令发放军饷以激励士气,军官五块银元,上士三块银元,中下士和士兵每人一块银元。
在刺骨的寒风中,每个人的心情都揪在一起,船上准备增援的“国军”士兵间弥漫着紧张的气氛,他们是从江西重新整编的部队,大部分是没打过仗的新兵。在船上,一名班长心情紧张,在擦枪的当口,不小心枪支走火,一枪打到对面士兵的手榴弹,大家惊魂未定,随即轰隆巨响,一下炸死了附近几人。出师未捷,就死了几个人,这位“国军”班长非常自责,趁大军乱成一团时,径自跳海自杀了。
就在这位历史上毫不知名的班长跳海自杀的这天,蒋介石在阿里山宿营,隔天天未亮,蒋步出小屋,健步如飞走了4公里山路。这是公历11月5日,农历九月十五日,蒋介石63岁的生日,他在这一天的日记里写下:“今晨于登山时,正值崎岖难行之际,究不知前程尚有几许,忽闻山寺钟声突起,神为之旺,勇往直前,终达山顶。”蒋经常会把这样的情形和上帝联想在一起,然后他勉励自己:“以此推论,今日之国事,亦犹是也。正可不必问前途艰巨如何,自信必能达成戡乱复国之任务也。”
当然,蒋介石的“复国”之任没有成功,战争与复仇,最后也烟消云散了,唯有战场上那些不分国共埋葬的士兵的大坑上头,还有几株荒草随风摇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