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让人
N本报记者 李建芳/文 肖春道/图
“希望每一个成年人,不要被娱乐影视占用了全部的业余时间,而是能分出一点时间来读书。读书带给你的不仅是精神食粮,更是给你带来了更有竞争力的软实力。”福建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孙绍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如果没有读书,今天我可能很平庸”
1960年走上大学教师讲台的孙绍振,迎来了中国的极“左”思潮。孙绍振回忆说,当时大学校园里空气非常紧张,人人都被这种高压氛围压得喘不过气来,孙绍振和很多大学老师一样,从讲台上被驱逐了下来。除了改几篇作文,孙绍振几乎啥事都没有。
身为教师,却被剥夺了上课的权利,这让当时很多人都感觉丧气。孙绍振也不例外。不过,和别人就忙着到处玩或沉迷于家事不一样的是,孙绍振利用这段闲暇时间大量读书,用他的话来说,“反正当时也没事干,不如就读点书。”
从1963年到1973年期间,孙绍振看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毛泽东选集》也读了四遍,还读了不少哲学、历史的著作。值得一提的是,他还阅读了不少外语书籍,使自己的外语功底非常扎实。
原来只是打发时间的读书行为,在十多年之后有了不经意的收获。1978年,他重返讲台的第五年,要评讲师了,需要发表论文。虽然此前18年孙绍振发表论文的记录为零,但由于读书够多,之后他发表的论文非常顺利,数量也多;1987年,省里要选拔非重点大学的教师到国外讲学,全省只有7个人敢报名,到门口又溜掉两个,5人考取3人。因为看了非常多的外语书籍,他凭借这一优势成功到德国、美国讲学。一直到现在,75岁的他每天还会看半小时的央视国际频道。
“如果不是那十年读了大量的书,就不会有我今天的成就和地位,可能只是普通而平凡的大学老师。”孙绍振说,因为当年阅读了大量的哲学书籍,对他后来从事学术研究有很大的帮助,使自己在文艺理论方面成为一名专家学者。
“休息时别只顾娱乐,留点时间读书”
“我的家里到处都是书,都没地方坐的。”孙绍振笑言,作为一名75岁的老头尚且如此,年轻人更应该多读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孙绍振认为,现在娱乐工具非常丰富,很多成年人的业余时间,被娱乐行为所占用,泡吧、看影视剧、看电视……留给人们读书的时间少之又少。“建议每个人的业余时间,60%用于娱乐,40%用来读书,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孙绍振这样建议。
“读书能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也增强了一个人的软实力。”孙绍振说,经常读书的人,他的精神世界一定高过很少读书的人,他可以超脱这个物质社会,享受自由的精神与情感世界。
那么,一年要读多少本书,才可以算是基本达标呢?孙绍振认为,这要根据每个人从事的工作来看待,比如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人,读书应该是他职业的一部分,因此一年应该要读上百本书;对于中小学教师,因为要从书籍中不断汲取营养,才能更好地教学生,因此一年也要读上10~20本书;对于其他的从业人员,一年也应该至少读几本书,可以读一些专业书籍,或者自己感兴趣的哲学、历史等书籍。
“阅读基地相当于大学图书馆”
“全民阅读不仅仅只是一种提倡,更需要创造全民阅读的条件。”孙绍振说,如今书籍都比较贵,如果经济条件不允许,阅读就会变得很奢侈。而海西全民阅读基地的诞生,就可以为全民阅读时代创造很有利的条件。
“一些大学的图书馆,藏书量也只有200多万册,还不如全民阅读基地。”孙绍振说,海西全民阅读基地拥有300万册,相当于一所综合性大学的图书馆,藏书非常丰富,这就可以让你在这里读到很多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