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8版:健康周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寒露时节易发疾病需注意
常穿高跟、尖头鞋易变“大脚骨”
孩子骨龄大一岁少长高7厘米!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1年10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寒露时节易发疾病需注意

 

N陈思敏 整理

如果说白露是炎热向凉爽的过渡,那么寒露则是凉爽向寒冷的转折。寒露以后,就进入“多事之秋”,特别是在南方,昼热夜凉,冷热反复,雨水渐少,人体燥气重。除了流行感冒外,心脑血管疾病、肠胃疾病等也进入易发期。

寒露是秋季倒数第二个节气,体质较弱者在这个时节最容易生病,痛风、皮肤瘙痒、习惯性便秘、心脑血管病、急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六大疾病极易发作,有相关病史的人群应当加强自我保健,注意预防。

痛风多饮水促进排尿

天气转冷,人体进食中枢受到寒冷刺激,引起食欲增加,饭量增大,若多食肥甘厚味,则体内血尿酸产生过多,容易发生痛风。适当增加饮水,可以促进尿酸排出,防止结石形成。每天需饮水2000~3000毫升,使每日尿量不少于2000毫升。为防止夜间尿液浓缩,痛风患者可在临睡前或半夜增加饮水量。

皮肤瘙痒可用硫黄皂沐浴

通常皮肤瘙痒以躯干为主,大腿内侧和小腿屈侧、关节周围也常见。痒为阵发性,轻重和持续时间不一,吃了刺激性食品或温度升高时易诱发或加重。这个季节,沐浴不宜过勤,不用碱性大的肥皂或沐浴露,可用香皂或硫黄皂,或用些润肤露湿润肌肤。保持大便通畅,可排除体内积聚的致敏物质,避免诱发瘙痒。

习惯性便秘尝试按摩改善

秋季气候干燥,大便随之也会干结难排,表现为便次减少,粪质坚硬,病人常伴有左下腹腹胀感、欲便不畅等。医生建议,有习惯性便秘的,每天要喝2000~3000毫升的温水。另外,还可以考虑通过按摩改善。按摩是简便易行的促排便方法,这种方法可在晚上睡前或清晨起床前进行。具体操作方法是:身体仰卧,先将两手掌心摩擦至热,然后两手掌心在右腹下部顺时针方向围绕腹部旋转,共按摩30圈。这个方向正好与粪便在大肠中的运行方向一致,有助于大便的运行。

心脑血管病警惕感冒

寒露冷暖多变,寒而复暖,暖后又寒,常常不易立即感觉和体验到。这样的季节,感冒受寒较为普遍,对健康人来说,这也许不意味着什么,但如果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这方面也粗心大意的话,就很容易引发原有的心脑血管系统疾病。

低温可使人体表血管的弹性降低、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进而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另外,寒冷的刺激可使人体内的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从而使小动脉痉挛收缩、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寒冷还可以使血液中纤维蛋白的含量增加、血液黏稠度增高,促使血栓的形成。这个时节,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明显提高,因此预防秋季感冒受寒对心脑血管病患者而言是相当重要的。

早粥晚汤防急性胃肠炎

入秋后,人体的消化功能逐渐下降,肠道抗病能力也减弱,如继续生食大量瓜类水果,或直接食用从冰箱里取出的饮料和食物,就可能发生腹泻、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养生专家建议:早饭一碗粥、晚饭一碗汤。同时,大鱼大肉等容易生火的食物尽量少吃,饮食结构要以清淡为主。在吃海鲜和烧烤时,一定要注意新鲜度。烹饪时一定要加入生姜、料酒以祛寒解毒;秋天应慎食瓜类水果,脾胃虚寒者尤应禁忌。

十二指肠溃疡饮食要清淡

十二指肠溃疡是一种极常见的消化系统疾患,占消化性溃疡的80%左右,主要症状为节律性上腹部疼痛、反酸、烧心等,可发作数日至数月而缓解,但极易复发,甚或整个秋季都在发作。由于气候转凉,人们的食欲随之旺盛,使胃肠功能的负担加重,也会导致十二指肠溃疡的发作。因此,有过这类病史的人,大鱼大肉等容易生火的食物尽量少吃,饮食结构要以清淡为主。

□相关链接

寒露脚不露

常言道:“寒露脚不露。”寒露节气前后要注重足部的保暖,凉鞋基本可以收起来了,以防“寒从足生”。由于两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较少,又因为脚部的脂肪层较薄,特别容易受到寒冷的刺激。脚部受凉,特别容易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导致人抵抗力下降。另外,呼吸道对冷空气刺激极为敏感,骤然降温使呼吸器官抵抗力下降,病邪就会乘虚而入。轻则引起外感咳嗽,重则可使气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发作。

寒露时节,如果条件允许,最好用热水泡个脚。用热水泡脚既可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还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的发生,使人精力充沛。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