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1版:今日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李师师”玩穿越
政府应该多一点“免费的智慧”
“最年轻博士生”应试教育的一个误区
□读者反馈
网友说话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10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政府应该多一点“免费的智慧”

 

N宣华华

政府投资修建跨海大桥,建成后免费开放。这不是设想,总投资5亿元、今年底贯通的烟台海阳至青岛即墨跨海大桥届时将免费通行。据悉,这在全国已开通的跨海桥梁中尚属少见。(10月18日《齐鲁晚报》)

以过桥费每年四五百万计算,25年使用期内就可收一亿多元,还能解决一部分人就业。这么多好处不要,岂不是傻到家了?在各种过路费、过桥费成为民生难以承受之重的当下,这座跨海大桥主动免费,着实让人诧异。

据介绍,海阳和即墨决定不收费,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时间的缩短,让青烟威半日旅游圈成为可能;二、大桥免费将吸引更多旅游资源、工商贸资源,对经济发展推动更大。这里有着科学的评估,绝非一时脑热,这种“免费的智慧”无论在理论上还是现实中,都有据可寻。

从理论上说,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作为典型的公共产品,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改善区域发展环境,形成或加强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既让经济效益最大化,又让交易成本最小化。

现实中,各地实践也不断证明免费才是“王道”。最为著名的案例就是杭州西湖,在经历从收费到免费的转变后,尽管表面看每年少了几千万元门票收入,然而西湖免费开放吸引的巨大人流,却拉动了当地上百亿元的相关产业,对地方财税收入的拉动力也可想而知,至于对城市形象的推广更是无法用金钱计算的。杭州失小得大,算盘打得格外高级。

各级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方面,确实应该多一点“免费的智慧”,至少在作出决策前,应主动把“免费”列入考量范围,杜绝动辄收费、追逐短期利益的狭隘思维。这需要主政者对经济发展规律有更深的认识,学会在更高层次上衡量成本与收益问题。

 
3上一篇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