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栏目主持 李熙慧 黄孔瑜
闽江学院教授林友华用了30年的时间,潜心研究辛亥革命元老、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写出了第一本有关林森的人物传记。昨日,《林森评传》(修订版)以及《林森年谱》等在福州举行新书首发仪式,繁体字和英文版本也将面向海外发行。
写出这本书可不容易,林友华教授翻阅了民国时期大量的《大公报》、《申报》等旧报刊,从中一点点地挖出林森的资料。
“研究林森的材料几乎空白”
孜孜不倦研究30年,究竟是什么动力促使他这么做呢?“我和林森都是闽侯尚干人,从小耳濡目染他的故事。1981年做毕业论文的时候,因材料匮乏而另选其他题材。”林友华教授说,林森从辛亥革命到国民政府期间,都是非常重要的人物,可是研究他的材料几乎是空白,于是他便萌发了要研究林森的念头。
他说,开始收集林森资料可不容易,记得1988年第一次去北京,直奔北京图书馆,翻来覆去只选中一本书,大失所望。此后又托人去国家图书馆,也只找到台湾出版的《林森传记资料》,里面的内容极少,只汇编了一些纪念文章。
“越是不好做的事,越是要想办法突破。”林友华教授说,他从台湾收集有关资料。他还采用一种“笨”办法,在旧报刊中“淘金”,特别是将1941年到1943年的《大公报》、《申报》进行篦梳式的逐日查检,还把台湾朱汇森主编的《中华民国史事纪要》从1910年到1943年间的几十册、数以万页的史料汇编逐一翻阅,从中挖掘出不少珍贵资料。
“虽然这样做耗时耗力,但是让我逐步深入了解到当时的社会背景。”林教授说。
“他的逝世是我国的大损失”
林教授告诉主持人,林森是辛亥革命元勋,是孙中山的得力助手和亲密战友。孙中山曾称赞他“自入兴中会至今,无一事,无一役,不是笃行革命宗旨而不稍怠”。他曾任中华民国开国参议院议长,福建省省长,国民党中央首任海外部长、侨务委员会委员长,后任国民政府主席长达12年,是辛亥革命以来任职时间最长的国家元首。1943年,林森病逝,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为他举行隆重的国葬;中共中央发来毛泽东亲自起草的唁电,称:“林公领导抗战,功在国家”;《新华日报》发表《为元首逝世致哀》社论,充分肯定他“毕生尽瘁于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指出:“林主席的逝世是抗战中全国人民最哀痛的事情,是国父逝世后我国最大的损失。”
“如果写一本文学传记可能会相对简单,但是我希望打开尘封的历史,还原真实的历史人物。”林友华说,这本新出的修订版是在2001年《林森评传》第一版印刷后的继续研究的成果,这十年中,将新的资料和研究成果融入进去。整本书分为“生平篇”、“评述篇”、“年表篇”几部分,总字数4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