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盛翔
北京地坛小学足球队0∶15惨败俄罗斯少年队的消息日前经微博疯转引发舆论关注,为挽回颜面,北京小学足球冠军队——南湖东
园小学越野队主动约战俄罗斯少年队,最终以3∶7的比分再次输掉比赛。中国少年足球一时间成为热点话题,前国脚郝海东发微博评论:别怪孩子,教育让学生太娇气!(见昨日A36版)
占据身高和主场优势的中国小学生,技术和体能均不如对手,两场比赛净输19球。客观而论,这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一来,这支俄罗斯小学球队曾获2011年西伯利亚联邦区冠军,实力很强;二来,孩子们踢球主要是为了锻炼身体、收获快乐,不应该有那么多功利的东西,更不应该动辄上升到“为国争光”的高度。
可惜,很多人是从比分悬殊丢面子的角度来看待的。其实这与面子无关,更不该责怪孩子“不争气”,真正要反思的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深层原因——中国学生运动能力不强,关键在于应试教育体制下孩子的运动天性得不到培育和发挥。除非有心成为专业运动员的,否则家长宁愿让孩子去上各种辅导班也不愿让他们参与体育活动,学校则更热衷要求孩子埋头写作业。
地坛小学的校长感慨,现在的小学体育课基本以不出事故为宗旨,孩子摔伤碰伤了,学校要吃官司,真的是怕家长啊!
包括足球在内的体育锻炼,在我们的教育思维里似乎只有两种概念:要么是准备考体校,要么是贪玩调皮。在功利的评价体系里,学生的体育运动素质必然跟不上世界潮流。
放眼神州,我们每年花大量经费举办大大小小的运动会,却不愿给中小学校增添必要的体育设施,给孩子们一块游戏的场地。为什么?因为搞运动会是为了出金牌。
真正意义上的体育,关乎的是公民素质的里子,而不是拿金牌、进军世界杯的面子。理解了这个,也就明白北京小学生足球队为什么会惨败给俄罗斯少年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