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之年”的窨井盖 咋令人动容
N邓海建
南京市民近日发现了几个民国时期的窨井盖,它们目前仍能正常使用。南京自来水总公司称,现今南京的供水管道中,还有一些是民国时期所建,一直沿用至今。(10月6日《扬子晚报》)
在“脆脆”、“歪歪”各处登场的年代,这些刻有“交通部首都电话局”字样的老井盖仍在服役,过硬的质量令人敬佩。查阅资料可知,它们于1927年4月投入使用,至今已是“耄耋之年”。
有人说,窨井盖毕竟是“小物件”,多点绣花功夫就是,基础工程毕竟是大文章,“原因复杂”。然而,我们犹记得今年上半年杭州钱江三桥引桥塌陷的时候,距离它建成通车不过14年,可是与它同处于钱塘江上的钱塘江大桥,74年来任凭风吹浪打,岿然不动,被网民热捧为“桥坚强”。网友发帖问:茅以升修的这座桥,设计寿命50年,已经超期24年,就是不倒,连大修都没修过,这是“神马”道理?
现在“豆腐渣”工程屡现,其实既无关人心、也无关技艺,不过是贪欲张牙舞爪,然而监管机制却远远落在后面。两相比较,“耄耋之年”的窨井盖自然令人动容了。
南京的窨井盖不过再次说明了一个道理:一切质量问题,“人为因素”可能比技术等层面的东西更为关键。但愿我们不要步入这样的悖论陷阱:技术进步了,制度完善了,脑袋聪明了,质量却完蛋了。
“救驴友”不该问值不值
N陈一舟
前一阵,14名登山者在四川四姑娘山失踪,当地部门动用大量人力、财力、物力搜救,最后他们安全出山。这引发持续争议,巨额搜救开支由政府承担,也即用社会成本为个人探险买单,是否合适?舆论众口不一。(《京华时报》消息)
必须承认,现在很多驴友准备不充分,行动过于草率,动辄进入未开发的野外,导致险象频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面对驴友的危难,公共救援体系可以置之不理。生命高于一切,是现代社会的标志之一,而公共财政供养的救援体系存在的价值,就是突发状况下维护公共安全。假如警方每一次救援都要测算一下成本,衡量一下是否值得,这本身就是一场公共灾难。
很多网友质问:凭什么因为少数驴友的过错去大量浪费公共资源?作为纳税人之一,我凭什么要为他们埋单?这貌似理直气壮,其实是生命意识淡漠的逻辑。也就是在这种逻辑之下,遇到他人有难,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被“会不会惹上麻烦”的担忧所取代。
基本的人性良知在“值不值”的算计中一点点丧失,道德底线也一退再退,长此以往,人何以堪?
盲目探险者应自己买单
N唐卫毅
驴友遇险,搜救费用该不该全由政府买单?有网络调查显示,九成人认为搜救费应由驴友自付,更有网友列举美国事例,称不仅搜救费要自付,如此贸然探险还要接受罚款。
探险是一种冒险的游戏,除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士外,非专业人士并不宜贸然探险。近年来,一些驴友为寻求刺激,以“探险家”自居,自发组团,带上一些简易的设备就进入地势险要、情况复杂及尚未开辟的区域。对于这种“私自探险”行为,目前并没有专门的法律约束,但并不表明这种行为就是无可厚非的,可以一而再地浪费救援资源。
这些驴友根本就不具备探险的素质和能力,明知可能有危险却偏要去冒险,同时还以为反正有救援部门“兜底”不怕出事。这种做法,显然暴露出驴友没有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是在人为给社会“添乱”。
对此,我们应该出台相应规定,对探险行为予以约束,明确个人贸然探险遇险后所要承担的后果,以此警示和强化驴友“山中有风险,探险需谨慎”的意识。在个人的自律不足以发挥制约作用时,唯有规章制度才能促使那些头脑发热的驴友自觉,尽可能减少给社会带来各种“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