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8版:今日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女官员互殴悬疑背后的权力发飙
邻家女孩与“援交妹”
广而告之
读者来信
网友说话
“车贴”是公车改革须付出的代价
“公务员强制休假”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11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车贴”是公车改革须付出的代价

 

N王传涛

杭州从2009年起开始大规模的公车改革,市政府的公车数量已从1200辆缩减到400辆左右,所有厅级官员取消专车,给予一定补贴。对杭州车改,舆论质疑主要集中在“车贴”上:车贴一共9个档次,普通公务员每月300元,厅级公务员每月2600元。(11月7日新华社)

公车改革的每一步都能引来强烈关注。杭州这次车改也是如此,在社会热议中,有赞成者,有质疑者,也有走一步看一步者。在笔者看来,不妨给杭州车改一些掌声。

放眼全国车改现状,无论是花巨资装GPS还是脱去“O”字车牌马夹,或是每个部门派发“公务自行车”,都基本停留在事倍功半的水平上。而杭州车改是真刀真枪地拿几百辆公务车开了刀——做到这一点的城市,放眼全国还真没几个。

人人都希望来一场没有任何特权残余、完美无缺的公车改革,但只要是改革就会有阻力,就要有成本。杭州以货币化形式推行车改,对平抑改革的阻力、赢得多数公务员的支持而言,利远大于弊。

再说了,明明白白的“车贴”和糊涂账一本的公车腐败比起来,可谓两害相权取其轻。某种程度上说,车贴也是改革须付出的代价。

让官员脱离特权意识,比多发一些车贴更重要。比如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贵族们不愿坐火车,根深蒂固的“官轿”意识让他们很难和老百姓坐在一节车厢内。但随着改革的推移,他们也喜欢上这种快捷的交通工具,最终使得平权思想慢慢取代“特权意识”。杭州车改的一部分意义也在于此,当地政府花钱让公车或封存或拍卖,目的就是让公务员走出特权。至于他们领的车贴是用于打的还是开私家车,都与特权无关了。

杭州两年节约公务交通费用3442万元,放在全国公车费用总额上看,虽然是毛毛雨,但让车改先改起来,比原地踏步重要。杭州车改走市场化的路子没有走错,他们需要的是执行力和持续的监督。

 
3上一篇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