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期作者 凌寒
教育部日前就幼儿园、小学及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征求意见,其中强调教师要了解对小学生进行青春期和性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方法。对此,记者走访贵阳部分小学,发现众多小学生不知“性”为何物,八成受访女生不知“月经”是什么。老师表示没有指导性教材,难以掌握教育尺度。(近日《黔中早报》)
记者问的是“月经”,小女孩们不知所云,假如问“大姨妈”或“好朋友”,情况是否会好一点?据传,小女孩初潮,看见自己下体落红,纳闷一声咦(姨),然后紧张地大声叫妈,这就是“大姨妈”的由来;而“好朋友”拆开为“女子月月有”,也成了“月经”代名词。这些段子虽是调侃,但很能说明一个问题:“月经”一词及其背后的性健康知识长期被隐匿。
在日常生活中,“月经”是难登大雅之堂的,往往与污秽不洁相联系,这是千百年来男尊女卑封建思想的遗毒。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性的态度也逐步开放,但“大姨妈”的地位牢不可破,说明我们依然不能大大方方地对待自己的身体,性健康教育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月经是青春期发育的表征之一,是女性走向成熟的标志,但众多小学女生却不知它为何物。这无疑是青少年性教育的一个尴尬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