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P05版:莆田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用了半年新车站成“下沉站”
市皮肤病防治院要建三乙医院
九鲤湖祈梦拟申报国家非遗
城建停车场下月起收费
冷空气暂离境明日升温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12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求梦人问凶吉,解梦人鼓励积极向上,九鲤湖祈梦习俗得以盛传不衰;现在解梦者逐渐减少,为让这一习俗得到传承——
九鲤湖祈梦拟申报国家非遗

 

N本报记者 黄凌燕

本报讯 九鲤湖祈梦习俗是中国梦文化长河中一支独特的支流,它在继承汉族原始的占梦和祈禳活动的基础上,发展为独特的祈梦民俗文化活动。昨日,记者获悉,莆田市拟将这项历经千年,仪式沿袭古制,堪称我国祈梦民俗“活化石”的全国稀有民间民俗文化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九鲤湖或是祈梦习俗发源地

据介绍,九鲤湖风光旖旎,湖光山色,美不胜收,尤以九鲤飞瀑胜景名扬天下。古往今来,无数游客来此探幽访胜,但他们更重要的目的是来九鲤湖寻梦的。从文献志书的记载可知,往昔来这里的游客,都要到九仙宫中睡上一夜,求个梦,祈请九仙卜个凶吉。

九鲤湖祈梦习俗俗称“乞梦”,雅名“卧游”,发端于唐,勃兴于宋,鼎盛于明清,有史可考证的已有1300多年历史。历代名人也留下了大量以梦文化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数量之多,影响之广,在全国绝无仅有。

九鲤湖祈梦习俗千百年来在九鲤湖风景区内流传,成为旅游文化的一种奇特现象,这一习俗随着从九鲤湖分灵出多处的九仙洞,涵盖整个莆仙,并影响国内外。许多海外专家学者来九鲤湖考证研究祈梦习俗,这成为国内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专家们认为,从现有的资料来看,九鲤湖有可能是我国汉族居住区祈梦习俗的发源地。

揭秘解梦实为科学心理疗法

“九鲤湖祈梦习俗曾经一度遭到封杀!”莆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林成彬说,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人认为祈梦习俗是封建迷信思想,在那段时间祈梦习俗渐趋式微。

林成彬告诉记者,其实从古到今,解梦人都是由道行高深熟谙世故的道长或高僧,借九仙的名义解释梦的内容,为人们指点迷津,慰藉劝勉,实际上是一种科学的心理暗示或心理疗法,这正是九鲤湖祈梦习俗中具有进步因素和盛传不衰的奥妙所在。

当年,明代江南才子唐伯虎满腹经纶,屡试不中,万念俱灰之下,便千里迢迢到九鲤湖求梦。结果仅梦见自己挑着一担墨,四处游荡。醒来后,唐伯虎寻思此生无望,恐怕念再多书也无用了。解梦时,道长先试他的书法,然后安慰他说:“你必定以笔墨名扬天下,垂古千秋。”后来,唐伯虎果然成为书法大师。明正德二年,他特意在苏州桃花庵旁构筑梦墨亭,以纪念这件事。

“随着传统文化的复苏和保护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九鲤湖祈梦习俗的保护意识增强,并被游客作为旅游的特殊体验。”林成彬说,由于从事解梦、解签职业的人员逐渐减少,后继无人,为了让九鲤湖祈梦习俗得到传承,因此把这项稀有的民间民俗文化推荐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名录,进行保护和抢救。

“九鲤湖祈梦习俗涉及历史学、文化学、旅游学、民俗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具有传承性、民俗性、学术性的价值,完全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征。”林成彬说,若成功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必将与九鲤湖旅游业互为促进,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还可以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综合研究,使九鲤湖祈梦习俗得到原生态的传承和保护。

 
3上一篇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