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朱丽萍 王烽 杨阳 王钊 实习生 王小玲
本报讯 昨日,家住福州梅海园小区的张女士致电本报968111热线反映说,去年9月份,她在福州一家大型超市购买了一瓶5L装的100%纯正压榨葵花籽油,还在保质期内,昨日准备食用时却发现棉絮状物质。
近日有不少市民反映,家里的食用油突然冒出“棉絮”状物质,还有市民称食用油吃到一半就“结冻”,不知食用油是否掺假。
棉絮状物质还会“躲猫猫”
“油中有棉絮状漂浮物,是不是假油?”张女士说,去年9月份促销买的油,一直放着没吃,买的时候油还很清,没有发现漂浮物,直到昨日早上才发现“冒出”不少杂质。令她惊讶的是,到了昨日下午,这些棉絮状的杂质却又突然不见了。
记者看到张女士购买的这瓶葵花籽油,标签上显示生产日期为2011年8月5日,保质期为18个月,还在保质期内。对此,超市方面回应称,最近因为气温降低,食用调和油出现了发白凝固现象,但并不影响正常食用。
棕榈油含量高易“结冻”
福州林先生是福州一家大型本土连锁超市多个品牌食用油供应商,据他介绍,食用油中的棕榈油、花生油、豆油、棉籽油等,在低温天气容易出现凝固现象,在结冻过程中会出现结晶,看上去像棉絮状态。
“有的油纯度较高,不易凝固。有的纯度较低,含有杂质,但这种杂质是在规定允许的范围内,气温一低就容易出现‘上冻’现象。”林先生称,目前这种气温凝固的原因,可能是调和油里棕榈油的成分比较多,食用油结冻一般不影响食用。
“虽然棕榈油易‘结冻’,但为了节约成本,调和油中使用棕榈油作为配料,是业界通行的做法。”福州一家油脂工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称,根据规定,食用调和油里是允许加入棕榈油的。在油料市场上,棕榈油价格最低,被归类为低端产品。
专家:没氧化无异味可食用
“调和油由多种植物油调和而成,常温下本身透明度比较高,但棕榈油和花生油的熔点比较低,温度稍低就容易凝固。”省食品工业协会吴理事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棕榈酸对人体有害,因此食用油如果只是结冻,在正常情况下应该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如果油没有分层,或者是没有异味和油脂氧化,可以继续食用。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纯菜籽油不会出现结冻的情况,如果里面发现絮状物,很有可能是掺杂了棉籽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