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江方方 张伟 王浩志 文/图
本报讯 昨天下午,本报与福州团市委、闽运福州公司联合主办的“爱心大巴”报名已截止,而发往贵阳的爱心大巴车最后6个位置被“果粉返乡团”成员之一张忠志和他的5名老乡得到,张忠志将再次担任“爱心大巴”的“车长”一职,并将再次一路为福州市民直播福州到贵阳的春运故事。
这几天,不仅仅去年的“果粉返乡团”,还有越来越多的“果粉”加入“春运微生活”,依旧会用微博和视频,记录下普通老百姓的春运和过年故事,@海峡都市报。
又一“老果粉”用微博找“组织”
7日“果粉返乡团”聚在一起喝茶时,说起一直联系不上湖北十堰的崔新霞,不但微博已两个星期没更新,就连手机也一直处于关机状态,当时都觉得少一个人太遗憾了。8日《“果粉”微春运今年再出发》的报道见报后,崔新霞看到报纸,立即发微博埃特本报(@海峡都市报),联系到了本报记者的微博。
“错过了聚会,可惜了。”崔新霞刚和记者通上电话,就叹遗憾,也赶忙解释:“年前的活太多了,早出晚归,手机在外面没电了也来不及充电。”原来,今年6月,崔新霞就从超市防损员岗位上辞职“自立门户”了,当了个小包工头,在长乐帮人做装修。
“以前在老家的时候就学过装修的手艺,只是去年刚到福州,没有客户,所以就只能先在超市里打工。”崔新霞说得兴高采烈,现在总算有些熟悉了,也多了些人脉,在长乐有了客户,“英雄终于有用武之地”了。
“但今年回家还没着落。”说到回家,崔新霞又愁眉苦脸起来,“父母还催促我回家,但前几天在网络上订票,一直没有订到。”
“因为微博大家熟悉起来”
“喜欢一个人就替她买张回家的票,恨一个人就把她的手机号贴在售票窗口!”“给我一张回家的票,我给你我的一生!”昨日,福州火车站候车室里,等车的、排队买票的,只要是“微博控”,纷纷发经典语录和故事到微博上,埃特海峡都市报。“一个陌生的环境,一段空白的时间,突然因为微博,大家都熟悉了起来。”博主“小城故事”在微博上感叹道。
在一楼售票大厅前,一个女孩正拿着iPhone,聚精会神地又是斗地主又是玩微博,旁边一穿着黑色大衣的眼镜男生偷瞄着女孩的手机屏幕,也看得入神。
记者凑了上去,女孩才发现旁边有人“偷窥”。女孩姓陈,是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的,送宁德老家的朋友到火车站坐车。而男孩也凑巧准备坐车回宁德老家,提前到车站等车。
记者刚提到本报今年的“果粉微春运”活动,小陈就叫了出来:“对对,去年你们报社送了八部iPhone手机给外来工。”“还有那个果粉返乡团。”旁边的男孩补充道,说完陌生的两人相视而笑,仿佛彼此认识了很久。“回家的路上,我们也要发春运微博。”两人说着,就同一时刻发出了微博。
#春运微生活#@海峡都市报
如果您“织围脖”(写微博),加入热门话题“春运微生活”(在微博内容前加上#春运微生活#),期待着你把回家路上和过年的点点滴滴@海峡都市报,我们会撷取其中的精彩语录或是精彩的照片,登在海都报和海都网上,与读者分享。这些语录的“博主”还有机会获得我们送出的奖金。
“福州事儿”:达州兄弟买票在广场吃住一周
“福州事儿”说,虽然自己第一次到福州火车站,第一次体验春运,但看到不少有意思的事情。别看不少外来工不起眼,有的还挺“艺术范”。一个全身西装沾满油漆的外来工兄弟,在上车前,拿着松下相机,对着火车站来了个自拍,而他潇洒的自拍身影,也被站在旁边的我记录了下来。
而有的人的故事则是辛酸的。为了买车票上车,一位四川达州兄弟硬是在候车广场上住了一个星期,昨天下午终于踏上返乡的车。这位四川达州兄弟姓李,本来在福州一建筑工地上做搬运工,为了过年能顺利回家,春运之前五天就辞职了,卷了铺盖到火车站买票,前五天为了能排在队伍第一个,他吃的是泡面,睡的是地板,大冷天的,穿着棉袄,裹一棉被,全身没有一点缝露出来。后来买上了,又在火车站睡了一夜才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