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章微 毛朝青
关注理由:
春节后,不少需要手术的患者遇到了难题。因为福州用血紧张,医院动员患者亲友献血,可以优先用血。在最近血液紧张的情况下,要求患者相同血型的亲友献出等量且合格的血,才能优先用血。这种被称为“互助献血”的献血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确实缓解了用血紧张,却也引来了争议。患者认为献血有被强迫的感觉,找血不好找;而医生、医院、血液中心则表示“提倡但不强制”。
互助献血会不会变味成强迫,以后会不会变味成“贩血”,该如何管理和引导,成为市民十分关心的问题。
事件:医生动员病人家属互助献血
上周四(2月16日),网友“悦跃欲试”在微博上称,医院没血,手术前居然要病人提供一个月之内的献血证才肯备血。
2月9日,本报记者接到三明患者打来的电话。这名60多岁的老人说,他在福州一家三甲医院住院,需要输血,但医院没有血,医生要求家属去献血才给输血。女儿身体不适,女婿体重不够,老伴年龄太大,都不能献血,他不知该怎么办。
“互助献血,说白了就是‘以血换血’。”福州一三甲医院外科主任医师告诉记者,春节过后,血紧张得不得了,尤其是O、A型血。医生找医院要血,没血;医院找血液中心要血,没血。最后医生只好动员病人家属亲友去献血,以血换血,然后安排病人优先用血。
据了解,每个医院用血都有指标,指标是参照上一年的用血量在年初就由血液中心分配好的。今年春节一过,福州用血特别紧张,近期,省血液中心允许了亲友互助献血,医院动员亲友献1个单位(1个单位=200毫升)的血,血液中心额外给这个医院1个单位的血。
“最缺的时候,用血缺口达2/3。”福州一家三甲医院输血科主任说,比如说一天手术要用60个单位的血液,血液中心没血,只给20个单位,剩下40个单位的血就要医院想办法。医院又不能自己采血,只能动员病人家属去献血。
而病人则认为,献血应该自愿,血液中心、医院、医生的做法有强制献血的嫌疑。
部门:提倡互助献血,但不能强制
昨日,省血液中心相关负责人说,在血液特别紧张的情况下,提倡择期手术(也就是今天做和明后天做没有差别的手术)的病人的亲友互助献血,这是《献血法》所规定的,也是受用血紧张所迫。但无论什么情况下,抢救用血是优先保证的。
“我们提倡互助献血,但不强制。”该负责人说,省血液中心是提倡并允许互助献血,但必须在知情、同意、亲友身体条件允许献血的情况下,目前,病人有被强迫献血的感觉,可能是由于沟通不到位。
该负责人说,按规定,无偿献血者本人、配偶和直系亲属(指父母和子女)优先保证用血。不管多久之前献过血,都享受优先用血保障,否则不利于提高献血的积极性。本周一已发函给各医院,督促其执行。
焦点:无亲友献血,不给手术?
万一实在无亲友献血,是否就不给血,不给手术呢?
医院输血科说,并非没有亲友献血就不给手术,只是手术会适当延迟。而急诊和重症的抢救用血是优先保证的,只有择期手术才动员亲友互助献血。一旦血液能供应,哪怕没有互助献血也能用血。省血液中心则表示,只要献血量充足,病人可马上用血,并非一定要互助献血。
互助献血是否会衍生“贩血”?
就在上周,武汉因“贩血”隐患叫停了互助献血引起争议。互助献血是否会变味成“贩血”,也是我省所关注的情况。
省血液中心有关负责人说,互助献血本身是好事,亲友互助献血通常是安全可靠的,也可以增加公民献血的责任感,对缓解用血紧张也有所帮助。但这项政策也备受争议,因为无法确定献血者是不是病人的亲友,互助献血容易变味成非法卖血。而且在执行过程中,也可能因为沟通不到位,让家属有被强迫的感觉。为此,省血液中心是在考虑再三的情况下才开展互助献血。但若是叫停,有点因噎废食,最后影响最大的还是病人本身和家属。只有献血量增加了,互助献血的矛盾和用血矛盾都解决了,才不用讨论互助献血存废的问题。
□记者观察
献血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每逢冬季缺血,是血液中心最难的时候。互助献血这事太复杂,一定要理解我们。等3月天气暖和了,献血的人多了,互助献血的问题就不存在了。”昨日,省血液中心的有关负责人一再强调互助献血这事不好讲,但最终他还是开诚布公地一一解答记者的问题,希望让更多的人理解无偿献血。
福州是省会城市,医疗资源集中,用血尤为紧张。根据省血液中心的测算,福州各大医院紧着用血,每天基本上需要400单位的血液,这基本上需要219人无偿献血才能供应上。而目前,福州街头包括团体献血人数平均每天基本上为120~130人,缺口基本在50%左右。血液无法生产,只能靠大家无偿捐献,一旦源头供应出了问题,下游就会出现各种“不良反应”。
大河有水小河满,献血关乎你我他。献血本来就是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互助行为,只有更多人主动加入到献血的行列中,互助献血才不会让人感觉是一种强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