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中国青年报
近日,在湖南红网的知名栏目“百姓呼声”里,一篇题为《洞口县教育局局长用五十多万元公款买个人荣誉!》的举报帖称:该县教育局局长“为了骗取‘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奖’,多次开会和发文,强迫全县六千多教职员工,每个人必须在网络上至少为他投30票,投一票公家补贴2元至5元不等……”。
不仅湖南洞口县,记者调查发现,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奖——这项由媒体组织的民间评奖活动,在评奖过程中甚至出现了地方政府发红头文件硬性规定投票指标的现象。
县委宣传部 红头文件发动投票
“目前,我县熊茂东排在第三位,请各地各单位高度重视,在接下来的4天里,安排专人负责组织投票,其中,网络投票,各乡镇不得少于200票,县直单位不得少于20票。”
2011年7月27日,江西省永修县县委宣传部发出红头文件《关于组织为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管理奖候选人熊茂东投票的紧急通知》,提出上述要求。记者就此采访永修县委宣传部后,这份红头文件在永修县政府网上消失了。
熊茂东是江西省永修县教育局局长,他参评的是第二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奖。
据中国教育新闻网介绍,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奖评选活动是由《中国教育报》和中国教育新闻网共同主办的双年大型评选活动。
熊茂东的参评资料显示,他的创新业绩在于推进素质教育,致力于教学模式创新等。
全县人口38万 竟投了112万余票
主办方提供网络投票、短信投票、邮寄投票三种投票方式,其中网络投票要求填写身份证号码;短信投票每条资费1元,每个号码每天限投20票。投票的截止日期为2011年8月21日。
2011年7月27日,要求为熊茂东紧急投票的红头文件发往了永修县各乡(镇、场、企业集团)党委、县委各部门、县直及驻县各单位党组织。文件称,“我县教育局局长熊茂东经省教育厅推荐、组委会公示,成功入围,是九江市入选创新教育管理类奖项的唯一候选人。”
这个通知也被贴到了“永修人论坛”里。记者看到,此帖引发了热议,网友“阿本”说,“用假身份证也可以的。反正每个身份证号每天投一次。我估计投了不下300票。其中乱编了好多身份证号和名字。”“阿本”还写道:“后面我把学校老师的身份证全用上了,熊局只领先了几天,就被别人落在后面了,昨天还第二,今天就第六了。”
中国教育新闻网数据显示,熊茂东最终以112万余票列所参评奖项总票数的第四名。永修县政府网数据显示,永修县总人口为38万人。
网爆洞口县教师投票可获补贴
在红网知名栏目“百姓呼声”里,《洞口县教育局局长用五十多万元公款买个人荣誉!》的帖子后面,还有好几条跟帖。
有跟帖称:“去年7月至8月,各校校长通知每个老师为局长每天必须投一票!所发生的电话费用由各校在去年下学期发给每个老师!老师是每人领了一百元!”还有跟帖称:“我们校长把投票作为任务在会上布置,并且我们发了短信的老师都拿到了钱。”
但也有跟帖称:“教育局下面这么多单位,不排除个别领导或许布置过,也报销过电话信息费,但应是少数,像我们学校就没报销过这种费用。”
记者了解到,湖南省洞口县教育局局长名叫曾广增。
记者在洞口县教育局网站上看到的一篇报道显示,2011年8月13日上午,洞口县又兰镇中心学校召开了全镇中小学校长工作会议,认真部署了第二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管理奖评选活动。会议要求各校组织教师认真阅读相关资料,“并对我省唯一获得该奖项候选资格的洞口县教育局曾广增局长的先进事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要求全体教职工根据具体情况,对自己心目中优秀候选人进行投票。会上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要落实上级文件精神,认真组织学校所有工作人员通过短信、网络、邮寄等不同方式踊跃地进行投票,投出自己满意的候选人”。
中国教育新闻网数据显示,曾广增最终获得113万余张票,在30名候选人中名列第三。
部分低票候选人获奖
2011年11月15日,第二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据《中国教育报》报道,共有150个创新实践项目和个人获得表彰,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为获奖者颁奖并讲话。
根据评选程序,票选阶段结束后,才会根据得票数量,确定晋级单位和晋级候选人,然后提交评委会,由专家评委会进行评议。
记者对比名单发现,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管理奖分为贡献奖和优秀奖两类,各有10名获奖者,相对于优秀奖,贡献奖的分量更重一些。
洞口县教育局局长曾广增获得第二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管理贡献奖,当地媒体报道称,他“成为湖南省唯一获此殊荣者”。
熊茂东最终只获得教育改革创新管理优秀奖,山西省晋城市教育局教研室干部付社亮在票选阶段只得到416票,票数是熊茂东的约两万七千分之一,但他也获得了教育改革创新管理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