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傅万夫
今日人物:刘喜梅
上榜理由:该母亲3年10次赴重庆劝儿子回老家进国企,导致母子关系恶化
来自河北的刘喜梅3年来10次到重庆劝儿子冉杰希回老家,像哥哥一样进国企工作,端上铁饭碗,然而冉杰希并不领情,导致母子矛盾不断升级。27岁的冉杰希2009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在重庆某商贸公司工作,3年来为躲避母亲,搬了3次家,女朋友没了,工作也辞了,如今他不愿再见母亲。(3月12日《重庆晨报》)
刘喜梅为了劝儿子进国企,几乎动用所有手段,比如卖掉儿子衣物、到儿子单位闹等过激手段。尽管如此,也掩盖不了那份母爱。归根到底,刘喜梅是真心希望儿子的生活稳定下来,过得更好。
这份爱很深沉,也很沉重,尤其是当它深深烙上刘喜梅过于陈旧、专横的价值观时,就变得让人无法承受了。现代社会里,每个人都有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即便刘喜梅固执认为国有企业如何如何好,但她不该如此干涉儿子选择的权利。
有人说,其实不该责备这位母亲,如果不是国企待遇太好,她也许不会这么偏执。国企的优势确实存在,前不久武汉举办一次国企招聘会,因为前去的应聘者太多,把门都挤坏了。可这又能说明什么呢?国企待遇再好,但不代表所有人都得为此挤“独木桥”。至少在冉杰希的眼中,国企没有多少吸引力,他更愿意在重庆过他想要的生活。这是生活方式多样化的问题。
一些人总习惯用自己的好恶代替别人做主,总习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别人稍有不满,顿时觉得辜负了自己。这是赤裸裸的思维侵略。
当刘喜梅一意孤行地坚持己见,丝毫不顾及儿子的感受时,那份母爱已经变味了。尽管她的出发点良好,却依然无法补偿给儿子带来的隔阂感。这位母亲应该把太过张扬的爱收一收,给孩子一片天空,这是为父母者应该有的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