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特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詹红荔:新生少年的“法官妈妈”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2年3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詹红荔:新生少年的“法官妈妈”
她是南平延平区法院少年庭庭长,每一次法槌落下后,她会一路追踪孩子的成长,感化、挽救了一批又一批少年
詹红荔到辖区小学发放未成年人维权联系卡(资料图)
 

N本报记者 薛辉

本报讯 “妈妈”,天下最美的称呼,一个孩子牙牙学语时的第一声呼唤。在南平,提起“法官妈妈”,这个名称则专属于一位叫詹红荔的美丽女法官。

当记者一行赶到南平法院见到她时,她正在詹红荔工作室接待一对少年犯的父母。“每一次法槌的落下,并未定音。詹红荔会一路追踪孩子的成长。”这是同事们和家长对她最多的评价。

几个数字最能说明——9年来,南平市延平区人民法院少年庭庭长詹红荔审结未成年人刑事案件500余件1140多人,无一错案、无一投诉、无一上访,使40多起矛盾对抗激烈的案件当事人得以和解,挽救了70余个濒临破碎的家庭。

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这位“法官妈妈”,看看她的生活和工作……

“‘人和’才是完美句号”

“重要的是以后,要让孩子们不再犯错!”

“重要的是以后,要让孩子们不再犯错!”詹红荔对前来咨询的新生少年父母这样说。他们的孩子因为打架致人重伤,特意跑到詹法官这里咨询“取经”该如何感化和教育孩子。

詹红荔从事少年审判工作9年,从来不叫领刑后回归社会的未成年犯为“少年犯”,而是称他们“新生少年”,而接触过她的“新生少年”全都叫她詹妈妈。

不少同事仍记得多年前一场特殊的婚宴,曾经的少年犯、当时的新郎领着新娘共同向詹红荔敬上一杯喜酒,“没有您就没有我们此刻的幸福。”面对亲友,新郎毫无顾忌地说起曾经的经历。

詹红荔,一个看似柔弱的女子,何以有这样的“魔力”,能让被她判过刑的少年犯们如此尊重她?

詹红荔说,她从小的志愿是当个幼儿园老师,工作后却当了法官,也许是小时候的这个心愿,让她对这些少年有种特殊的感情。她希望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未成年犯的帮教工作,少一些障碍,多一些温暖,哪怕一丝阳光也好。

而作为一名少年法官,是不是有一种特别的责任呢?这也是詹红荔经常思考的问题。“少年审判法官所肩负的社会责任,远大于所担负的法律责任,必须积极主动地寻求挽救最大多数少年犯的最大可能性。”

16岁的陈某因小过节将另一少年捅死,在看守所里又因琐事把一名老人踢成重伤。詹红荔两次远赴陈某老家调查,然后亲自前往看守所,对陈某进行心理疏导。陈某怎么也想不到,詹红荔对他的了解竟然比父母还多。庭审时,陈某泣不成声,跪求被害人家属原谅,并向父母叩头发誓改过自新。被害人的父母被感动了,宽恕了他。

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案结’只是个逗号,‘事了’也仅是个分号,‘人和’才是一个完美的句号。”为了让每一个案件都能画上完美的句号,她在工作中探索出一套符合少年审判规律的工作方法,教育、感化、挽救了一批又一批少年。

“我是孩子们的兔妈妈”

“这些孩子的巨大变化带给我快乐。这些孩子成长了,会懂得关心他人了,我们更有理由坚信他会走好今后的道路。”

在詹红荔的办公室里,放着孩子们的来信,还记着每个孩子的生日,每到他们生日时,她就会打电话给他们送祝福。

采访中,记者不时地听到詹红荔的QQ响。她笑着说,从2010年11月开始,QQ收到的加好友的申请就不曾断过,除了“新生少年”外,全国各地少年犯的父母都开始向她讨教一些法律和教育问题。

“新生少年”小林说,他们爱和詹妈妈QQ聊天,詹红荔的QQ名叫“快乐的兔妈妈”,因为她属兔,也是孩子们最爱的“兔妈妈”。“我们都是她的小兔子,都是妈妈的好孩子!只要看到兔妈妈亮着的头像,心里就很安定……”

除了QQ,詹红荔还推出互动式法制教育课、社会心理辅导等一系列法制宣传教育组合模式。为此,她主动学习教育学、社会学、青少年心理学等知识,坚持不懈地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举办“青少年模拟法庭比赛”,制作流动式法制宣传展板。她的足迹遍及南平20多所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受教育师生达3万余人次,延平区近三年来在校生犯罪人数比前三年下降了60%。

小林说,詹妈妈不仅仅改变了他们对法官的看法,更改变了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更积极更友爱地看待这个社会。

“是什么动力,让你如此乐此不疲地爱这些孩子,为他们操心呢?”

詹红荔笑了笑说:“答案非常简单,是这些孩子巨大变化带给我的快乐,是这些孩子健康成长带给我的快乐!”

在采访中,詹红荔的同事偷偷告诉记者,詹红荔的办公室常来一些不速之客,天热时,有人送来一个西瓜,天冷时,有人送来亲手挖的冬笋。林某出狱后搞起运输,只要路过延平区法院总要停下来去看看詹红荔。

“这些孩子成长了,会懂得关心他人了,我们更有理由坚信他会走好今后的道路。”詹红荔说,这些让她更感觉到这份工作的职责所在。

“孩子们完全可以重新开始”

庭内是法,庭外是家。“新生少年队”这个特殊的集体,不仅有詹红荔,还有三十几个兄弟姐妹,大家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一起面对人生转折中的艰难。队员里有的考上了大学,有的当了小老板……

小何是“新生少年队”的队长,如今他承包了郊区的一片农场开始了养猪的营生。“我们最怕的,就是别人看不起我们。因为我们曾经犯过错。可是,詹妈妈让我们相信,我们真的可以重新开始,就像其他孩子一样……”

小何说,直到今天,他仍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见到詹红荔的情景。号门打开,小何习惯性地伸出双手,警官却说:“詹法官说了不用戴手铐。”小何很吃惊,忐忑不安地走进预审室主动蹲到墙角。一个温和的声音说:“孩子,来,别蹲着,到阿姨身边坐。”小何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竟然是法官对他说的第一句话。

庭内是法,庭外是家。

小何这句话,应该更多地概括了孩子们对詹红荔的感激。

小何参加了“新生少年队”,这个特殊的集体,不仅有詹红荔,还有三十几个兄弟姐妹,大家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一起面对人生转折中的艰难。队员里有的考上了大学,有的当了小老板,有的成了公司总经理助理。

小何说,现在他们走路会先看红绿灯——以前是一溜小跑就过去了;看到三轮车上坡困难,会顺手帮助推一把;公交车上,遇到老人,会主动让座。因为这些小事,得到别人一声谢谢,一个微笑,也让他们的心暖暖的。

“三三九不工作法”

很多孩子的事情,都让她辗转反侧。“哪怕只能拯救一个孩子,我的任何付出都是值得的”。

“不知错、不认罪、不悔改,这样的孩子不多见。”詹红荔说,她在调查工作中,必须研究出使孩子们蜕变的心理根源,这样才能抓住融化坚冰的突破口。审前心理干预,一次、两次、三次,在詹红荔的坚持下,孩子们的内心开始变化,庭审中,这些曾迷失的孩子,才会真的向被害人做出最真诚的忏悔。

同事们说,为了对少年犯进行针对性更强的心理矫正,詹红荔学习了大量青少年心理学等知识,总结出一套“传承爱心,关心他人,回馈社会”的“爱心接力”帮教工作法,对重点少年犯进行档案式管理,先后详细记录了300多名重点少年犯的生日、犯罪动机、家庭状况、性格特征及心理干预、矫正方法等。在实践中,她与同事们一块总结出颇具特色的“三三九不工作法”。

庭前,做到“三个不开庭”:阅卷后对关键问题没有梳理清楚的,不开庭;被告人成长经历及其社会背景没有调查清楚的,不开庭;没有与被告人见面,进行一次心理疏导,了解他们对犯罪问题认识的,不开庭。

庭中,做到“三个不轻易”:被告人没有真诚悔过的,不轻易下判;有被害人的案件,没有和解的,不轻易下判;可以判非监禁刑但没有落实帮教措施的,不轻易下判。

庭后,做到“三个不松手”:入监后延伸帮教没有到位的,不松手;回归社会后思想出现反复或问题没有解决的,不松手;发出的司法建议没有得到落实的,不松手。

詹红荔说,很多孩子的事情,都让她辗转反侧。“让他们的言行止于犯罪之前”,说易做难,每一句简短的要求,詹红荔付出的是成倍于别人的时间和精力。“哪怕只能拯救一个孩子,我的任何付出都是值得的”。

【记者手记】

一个被阳光照亮的人一个去照亮别人的人

这已经是我第七次见到这位女法官,除了工作中她的认真和执著,我也被她生活中的魅力所打动。

上周,当我们在南平采访时,刚从北京回来的詹红荔有些皮肤过敏。面对镜头时,她显得不太自然。几位熟悉她的记者都笑着说:“知道您爱漂亮。”

这才是一个真实的女人,有血有肉,有情有趣。

这个时代,我们的榜样,不再是一板一眼的高大全,一个温暖的简单的人,便足以感动着你我,感动着世界。

詹红荔曾说:“法官除了追求正义,还应该追求快乐,快乐工作,快乐生活。”诚然,詹红荔是一个热爱美的小女人,日常生活里,她爱打乒乓球,擅长养花种草,擅长挥毫泼墨。

詹红荔还喜欢读诗歌。她告诉记者,她的座右铭是著名诗人臧克家的一首诗:

当你以自己的心去温暖别人

你会觉得心的太阳到处向你照耀

她说,提起“福建精神”,她便想到这首诗。

借用一位陪审员给予她的评价——社会需要更多这样的人,一个从内心深处到眼睛都被阳光照亮的人,一个用自己的品格和魅力去照亮别人的人。

请您来投票评选“践行福建精神十大人物”

投票时间:3月15日—5月5日

投票方式:

短信投票:省内中国电信用户(天翼手机)发送“TP+候选人编号”至号码“106592460”;

省内移动用户发送“TP+候选人编号”至号码“10621758”;

省内联通用户发送“TP+候选人编号”至号码“1065582806”。

1.同一手机号码限投30票,每条短信每次可输入1个不同的参评编号进行投票;

2.本次短信投票仅收取通信费,免收信息费。

网络投票:1.本次网络投票平台设在东南网(http://www.fjsen.com),投票用户必须填写姓名、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用于抽奖),主办单位对投票人信息严格保密;

2.如果发现刷票,将删除票数;3.一个IP地址每日限投十票;4.一个身份证号码限投一票。

奖励办法:

为鼓励大家踊跃参与,本次投票每周抽奖一次,产生十名中奖者,每名奖励500元话费(直接充入中奖者手机号)。中奖者手机号将在《福建日报》、《海峡都市报》、福建电视台、东南网公布。

整个活动投票结束后进行一次大抽奖,奖励拟为:A.一等奖一名 价值壹万元奖品B.二等奖二名 价值伍仟元奖品C.三等奖五名 价值贰仟元奖品D.鼓励奖十名价值伍佰元奖品

中奖者手机号将在《福建日报》、《海峡都市报》、东南网公布,凭身份证和手机号码领奖,偶然所得税由获奖者本人承担。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