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N08版:文化周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听作家王刚说那些事……
下期嘉宾:拍《海角七号》的魏德圣
不能温柔的理由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2年3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微访谈
听作家王刚说那些事……

冰儿萧萧/图
 

本周作家王刚作客海都微访谈,从他的新作《关关雎鸠》谈起,因为小说描述的是在大学的背景下发生的故事,所以关于教育话题王刚收不住话匣子,言论不可谓不激烈,但他却用最诚恳、缓慢地语调道来,“人总是要拼,唯有拼高考是扼杀孩子天性”“在社会上树立的成功典型受教育的程度都不高,在拜金、拜官主义狂潮中,那些学院里的东西显得多么的滑稽”……

教育那些事:人总是要拼,唯有拼高考是扼杀孩子天性

@刘小震云:很喜欢你早些年的《英格力士》,有让人温暖的东西,据说《关关雎鸠》是它的姊妹篇,那么新小说和《英格力士》有什么关系?

王刚:《英格力士》写在“文革”非常匮乏的、残酷的、非常压抑的那个时代,一个小男孩意外地遇见了一个教英文的老师,唤起了他的求知欲。《关关雎鸠》写的正好是一个相反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一切东西都是过剩的:中国人过剩了,信息、文化产品,所有的东西都过剩了,在人们对于与文化有关的东西产生了极度厌倦的情况下,《英格力士》里面的小男孩长大成了一名大学老师,写他和今天的学生之间的关系。算是姊妹篇吧。

@尔莹:这本书宣传时说要和教育部长对话,如果真的见到部长,你会问他什么?

王刚:大学里问题很多,但一件事我却不能释怀,那就是师生之间严重缺乏交流,原本应该是喜欢一个专业才来学习,但我们发现那些毫无兴趣的孩子就这么进来了,和他们交流非常困难。根源在哪?在高考制度、应试教育上,中国的孩子从生下来一直到离开大学,为了高考活着,高考制度应该彻底毁灭。如果面对教育部长,我想问他,能不能在你手里把高考制度给灭了?大学应是宽进严出,怎么进,应交给各个层次大学,大学教授愿意招谁就招谁,在考查学生时可以考虑让中学老师、校长说了算。中国的知识分子总是牢骚满腹,如果把权力交给他们,看他们会不会讲良心、道德和操守,看他们如何担当,这样才能解放孩子们的天性。

@宋那个晖:那么对穷孩子们来说,是否唯一相对公平的大门也关闭了呢?

王刚:那也未必。人总是要拼,不是拼这个就是拼那个,唯有拼高考是扼杀天性,如今毕业了不一样要失业,不一样要拼爹吗?努力变得符合他们的心愿,有可能更公平,有可能对人生、教育有更多的符合自身特点的思考。

潘石屹也不过大专学历,任志强学历也不高……在社会上树立的成功典型受教育的程度都不高,在拜金、拜官狂潮中,那些学院里的东西显得多么的滑稽。

再看看我们的大学塑造出来的“通才”,不一样前面学、后面忘,大学也是对青春的不负责任,大学扩招后招的全才到了社会没用处,社会可能需要技术员、需要基础人才,但我们的大学不考虑孩子们的未来,生产着千篇一律的螺丝钉,这个螺丝钉也有问题,不但不合适,更是不相融,而且培养了大学生内心很不好的愿望:出来以后就不该干这个,而应该干那个。

影视那点事:拍成电影有那么敏感吗?

@范moumou:您的电影作品也是脍炙人口,《甲方乙方》《天下无贼》,但似乎和你的小说风格又有很大不同。

王刚:写剧本和写小说是完全两种状态,前者是为某种观念服务,当然不开心是一种特别不自然的状态。而只有在我的小说里能够自由表达内心,写《福布斯咒语》80万字的小说,别人都无法理解,80万字是不是会被当作垃圾撇在一边?但我还是愿意做这样“愚蠢”的事。

@宋那个晖:据说您的小说被翻拍成电影一般都会被“枪毙”?

王刚:前前后后五部小说折腾到最后了还是被“毙”,从《博格达童话》《遥远的阳光》到《英格力士》、《月亮背面》、《福布斯咒语》,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拍成电影就那么敏感,那么让人担心,在美国他们觉得不可思议,为什么小说能够顺利出版,而电影却要被封杀。于是我得出的解释是:官员们一般不看小说,只看电影(呵呵)。

(本报记者 宋晖)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