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人物:杜甫
上榜理由:网友涂鸦恶搞杜甫,“杜甫很忙”现象突然走红网络
N姜伯静
今年时逢杜甫诞辰1300周年(杜甫出生于公元712年)。近日,杜甫突然爆红,关于他的涂鸦图片在微博上疯转。在这些对语文课本图片的“再创作”中,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挥刀切瓜,时而脚踏摩托……这被网友戏称为“杜甫很忙”。杜甫草堂工作人员称,网友关注杜甫是好事,但请尊重杜甫与传统文化。(3月25日红网)
杜甫草堂工作人员多虑了,他们无须担忧“杜甫很忙”,更无须上纲上线看待此网络文化现象。网友涂鸦这些图片,没有对古名人的不敬因素,更多的是居于一种娱乐方式。换句话说,不是“杜甫很忙”,是网友需要娱乐的新载体,如此而已。
类似例子并不少见。笔者曾看过一张被恶搞的“寿星图”,古松下慈祥的大头寿星骑着一辆老式自行车。发图者配上一句话:“买了一张古画,大家鉴定一下。”这种“再创作”并无对寿星的恶意,也许不过是借此对社会上假货连连的嘲讽罢了。同理,网上曾出现过一张比较出名的图片,一辆锈迹斑斑的破自行车,却注明高配、天窗、ESP等字眼,让人忍俊不禁。创作者的初衷很简单,就是表达对社会生活的某种看法,期望引起其他人的共鸣。
这样的恶搞图片某种程度上满足了网友自嘲、自娱、娱人等群体心理,所以突然走红。当然,它来得快去得也快。究其实质,它与是否尊重传统文化无关,是民间创作力的一种体现,聊以自慰。
杜甫骑摩托车也好,打CS也罢,这是一个与文化没有太多关系的话题,今天是杜甫,明天可能是李白,后天或许就是孙悟空。他们就是一个载体,承载着网友的种种心情和情绪。
《子夜歌》里说:“谁能思不歌?谁能饥不食?”当代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竞争日益激烈,当生活的压力和内心的需求需要一种合适的宣泄途径时,那么,涂鸦“杜甫很忙”引来自己或别人的几声大笑,也许是一种成本最低的方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