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N07版:文化周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贺绍俊:山地和海洋的短兵相接
杨少衡:民间信仰的文化猜想
刘登翰:题材“不决定”论
尹汉胤:本土创作需要文化自信
林那北:本土题材应有独立思考
陈希我:福建的“边缘感”让我感觉很好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4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尹汉胤:本土创作需要文化自信

作家,中国作协少数民族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秘书长
 

本土创作,从根本上说是“文化自信”的问题。张艺谋拍了很多电影都尝试着用西方的价值观,来诠释中国的文化,结果都不成功,砸下6个亿拍摄的《金陵十三钗》,但西方并不认可这种人性的价值观,西方人认为妓女也是高贵的人,为什么用这几个人换那几个?完全用西方的观点解释这块土地的现象和生活,并不能获得心灵的认可。这也许是一种不自信。

而今天谈福建的本土创作,应该对自己的文化更加自信一些,在福建这块土地上,人们对海外没有畏惧感,漂洋过海,就落地生根了,而文化的脐带关系并没有断,而是渗透在人们的血液之中,这里面凝结的很多价值都可充分挖掘。当然这种文化自信应建立在宽松的文化大环境之下,前不久,我去河南开封,那里举办了一个清明文化节,让我很感慨,当时北宋的文化科技的高峰不是凭空而来的,是建立在国家对文化的充分尊重之上,老百姓把文化当成一种信仰,才可能使文化受到推崇。

今天中国经济高速运转,但文化的“轮子”却显得那么小,很多时候是没有了文化自信,把真正精髓的、能融入世界、感动世界的东西挖掘出来,这才是挖掘本土文化的根本精神所在。

 
3上一篇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