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鱼儿离不开水,人时刻离不开空气。空气监测要取信于民,希望地方政府及环保部门在PM2.5监测布点时虚怀若谷,广征民意,让布点更科学规范。
——一名资深媒体工作者
设置监测点之前,应充分征询民意。多设置一些PM2.5监测点,空气的总体质量水平就越真实。除了官方布点,考虑开展民间监测活动,可以让市民对PM2.5有更多了解。
——一福州市民
建议在五四路、五一路、东街口这些主干道边设立路边PM2.5监测点。如果福州也新增路边监测站,也有利于未来对重点机动车排放污染地带进行防治。
——市民林先生
N本报记者 侯希辰
核心提示:
连日来,本报关于榕城PM2.5监测布点报道,引发市民热议。今年3月初国家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发布,PM2.5纳入新国标后,本报在全国媒体中最早全方位探访PM2.5监测点及其布点科学性,随后在半个月左右时间,全国各地媒体相继报道了PM2.5评价结果、监测站点选址等争议。公众对这些“环境优美”的监测点产生疑问:“太绿化”“太生态”的监测点测出的数据,是否掩盖空气真实污染程度?
昨天,众多市民发表他们对PM2.5监测点布局的看法和建议。一名资深媒体工作者致电本报表示,空气监测要取信于民,希望地方政府及环保部门在PM2.5监测布点时虚怀若谷,广征民意,让布点更科学规范。
为何数据与市民感观有别?
上下班高峰期车辆较多,加上福州是盆地地形,尾气排放的小颗粒物不容易扩散,会导致PM2.5值升高
昨日,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公布了《2012年中国环境绿皮书》,整理出31个城市的年空气质量日报。在全国省会及直辖市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福州名列第五位,仅次于广州、拉萨、昆明、海口。
“为什么监测的数据这么好,可我有时候走在路上,感觉灰蒙蒙的一片?”市民蓝小姐提出监测数据与自己的感观不一样。对此,一名从事环保监测的工作人员就表示,福州城区PM2.5污染物中,机动车尾气占了主要部分,“上下班高峰期,道路上车辆较多,加上福州是盆地地形,尾气排放的小颗粒物更不容易扩散,会导致PM2.5值升高。”所以,福州目前城区PM2.5数值呈早晚较高的规律。
监测点能否放在居民楼?
环保人士表示这是可以的,但PM2.5监测点选址受到高度、视野等影响,PM2.5国标将对此做出明确规定
在采访中,有环保人士就坦言,监测点“是能够放在居民楼这些地方的,可选址必须征得业主的同意,还要在楼顶建设站点等,很多单位是不愿意提供场所的”。而放在学校、公园这些地方,“相对容易得到同意,平时维护、水电供应等也比较有保障”。该人士就表示,建设监测站有严格的条件限制,比如高度、视野等方面,“经常一个点选址工作就要几个月”。
这名环保人士表示,PM2.5监测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国际上对PM2.5监测有称重法、射线法和光散射法等。仪器不同、方法不同都可造成数据上的差异,即使一种仪器,厂家不同,也会形成差异”。因此,国家正在制定PM2.5监测技术规范,“相信PM2.5监测技术规范将会对选址、设备等做出明确的规定”。
记者从福州市环保部门获悉,今年福州市计划新增PM2.5监测点,拟将建设重点放在新区,以便和城市建成区发展、人口分布更加趋于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