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望桉
今日人物:陆杰森
上榜理由:该美国小伙在南京街头陪乞讨老人吃薯条引热议
一个外国小伙买了两包薯条,分给在街头乞讨的老奶奶一包,两人席地而坐,吃着聊着。近日,两张记录发生在南京大学广州路门附近这组场景的照片在微博热传。该小伙中文名叫陆杰森,曾在南京一所学校学习中文。陆杰森称,有人告诉他乞丐多是骗子,不值得帮助,他并不了解中国国情,他希望老人不是骗子,但如果是,能帮就帮。(5月7日《新快报》)
这名美国小伙为什么陪一名老乞丐吃薯条?这是很多国人感到困惑的问题。要我说,很简单,陆杰森出于恻隐之心。他在麦当劳买了两包薯条,出门刚好看到老奶奶,于是递过去一包,边吃边聊。
如果一定要深挖“思想根源”,只能说是他的公德意识使然。陆杰森在上大学期间就是公益活动积极分子,“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是他的信条。总之,这是一位有着良好素养、充满悲悯情怀的阳光男孩,正是他“内心的道德规范”使他和一名乞讨老人分享薯条,并视为本该如此的分内之事。也就是说,事件本身以及当事人都不复杂,只不过是我们将之复杂化解读了。
由于种种原因,信任危机在社会各领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爱心资源被利用的事件屡有发生,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国人面对乞讨者越来越小心翼翼。就在大家觉得理所当然时,一名外国小伙的“另类”之举击中国人的敏感神经——他怎么可以这样做,就不怕她是职业乞丐么?
自己不做或不敢做好事,一旦别人做了,又下意识觉得他“傻帽”,这大概就是流行于社会上的“看客心理”吧。陆杰森犹如一面镜子,照出我们国民性中的些许自私。
有意思的是,陆杰森一边说他不了解中国国情,一边又说即使知道乞讨者是骗子,能帮的还是会帮。这无疑在说: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他人,是自己内心道德的需求,这和受助者是谁无关。这样简单而朴素的人生理念,值得顾虑重重的国人借鉴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