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N03版:社区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富家子和风尘女他们的故事造就街名
16年前捡回的弃儿现在能送到福利院吗
□这事帮你问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2年5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富家子和风尘女他们的故事造就街名

闽剧《纱窗外》的故事就发在潭尾街,相传因包公子在此烧了檀香床,香气飘到街尾而得名
 

N栏目主持 苏燕梅

福州支前路旁的潭尾街,早在宋代便是繁华街市,这里商市的热闹已名列《榕城考古略》。岁月多变迁,福州不少古街的老地名已不再用,而像潭尾街这样沿用千年的老地名,并不多见。

昨日,主持人来到这条历史名街,现在只有几间民房,居民们过着安逸的日子。说起街名的来历,街坊欧阳先生说,坊间流传跟富家公子和风尘女子的故事有关,具体的故事,他也说不清楚。

随后,主持人和老福州齐先生查了相关的资料:传说,这条街原来有座大妓院,内有一个名叫杏花的风尘女子。她和一位富家子弟包少爷交往多年,相约结成伉俪。有一次,包少爷要回家取钱,和杏花分手了一段时间。两人再相见时,包少爷衣裳褴褛,杏花见他如此落魄,就不接待他。其实,这是包少爷试探杏花对自己是否真心,没想到杏花是个见钱眼开的人。包少爷一气之下,把用船运来的檀香床当场焚烧了。顿时,檀香弥漫了整条街,连街尾都闻得到檀香的味道。因为“檀”和“潭”在福州方言中谐言,从此这条街便称“潭尾街”。这个故事,后来编成了闽剧《纱窗外》,至今广为流传。

据《榕城考古略》载,在潭尾街靠近三保的街侧,早先立有米芾书刻的“全闽第一江山”石碑,以及赵汝愚书刻的“古南台”石碑。米芾的碑在清代散失,后又重立。赵汝愚的碑刻为隶书,此碑后也散失。

感谢齐先生拨打968111提供新闻线索,奖50元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