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不是单纯的财富积累,而是要不断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党委、政府应当优先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有机地统一起来。”
——省委书记孙春兰
“要促进社会保障人人享有,实现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提高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全面建设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积极推行互助型农村养老服务模式。”
——省长苏树林
N本报记者 练仁福 包华 实习生 贺旺 文/图
核心提示:
老有所养,老有所保,老有所乐。随着全省迈入老龄化社会,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成为老百姓新的民生焦点。省九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建立覆盖城乡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目标。目前,我省全力推进居家养老模式的推广,今年新建1000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目标稳步推进;在去年提前实现新农保全覆盖目标的基础上,今年7月底前我省将力争实现全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不再为老而担忧,社会更加和谐,人民也更加幸福。
【民生样本一】“孙儿们上托儿所,我们上‘托老所’”
昨天上午11点半,福州洪山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77岁的郑依姆放下手中的棋牌,走进餐厅。
西红柿炒蛋、清炒花蛤、空心菜、小黄鱼再加上一份豆腐汤,“四菜一汤”,营养丰盛。“每餐5元钱,一个月包的话是100元,非常实惠。”郑依姆说,小孩每天上班非常忙,中午根本没有时间回家。“中午就我们老人,自己煮嫌麻烦,外面吃孩子们又不放心,我们老人的生活成了孩子们操心的事。”她说,现在服务站里可以集体用餐,健康、实惠、方便,孩子们也非常放心。
记者看到,服务站占地面积170多平方米,有供老人们休闲娱乐的活动室、健身房,还配有餐厅、休息室、阅览室。82岁的张国政老先生说,自己每天都来服务站,服务站的老人多,大家一起健身、下棋、玩牌,有时看一些感兴趣的书。“大家讲讲新鲜事、拉拉家常,一天一下子就过了。”他打趣说,“孙儿们上托儿所,我们老人上‘托老所’,大家各得其‘所’。”
【民生样本二】老有所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
福州61岁的王青红依姆告诉记者,自己一直没有稳定的工作,没有缴纳社保,退休后以为自己不能领到退休金。“我原以为只有农民才能领到政府发放的养老保险金,没想到制度这么快就惠及城镇居民了。”她说,自己和老伴每人每月都将领到不低于55元的城镇居民养老保险金,虽然养老金的数额不多,但它至少为自己的晚年生活增添了一份保障。
同样兴奋的还有晋江市64岁的农民何长福。去年开始,他每月可以像城镇居民一样领到“退休金”。老何说的“退休金”正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础养老金。去年,泉州比全省提前一年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包括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补贴标准也已远远超过了全国标准。
其实,无论是新农保还是城镇居民养老保险,都是关乎民生的头等大事。养老金发放到位,让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不断上升。我省自2009年启动新农保试点以来,经过近3年的努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去年就提前实现了新农保全覆盖目标,今年7月底前力争实现全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
【数据点击】
今年再建1000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2009年起,我省试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从2010年至今,省委、省政府连续三年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今年将建1000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省级财政补助提升至6000万元。截至去年底,全省共建立社区养老中心1060个,这些社区还建有老年人活动中心1514个,老年学校1049所,卫生服务(中心)站1054个,日间照料室788间。经过三年多探索,我省居家养老工作已走在全国前列。
新农保满意率达96%
截至今年4月底,全省共有1349万城乡居民参保,其中新农保参保1316.77万人,城镇居民参保32.29万人。全省317.36万老人已领取养老金,其中新农保302.59万人,城镇居民养老保险14.77万人,累计发放养老金29.12亿元。根据考评,农民对新农保制度的满意率高达96%。目前,我省已为1390万参保居民建立个人账户,全省有12394个建制村实现参保人员缴纳保费和领取养老金不出村,覆盖率达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