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期作者 陈媛媛
近日青岛白血病女孩“鲁若晴”的微博成为热点,有人怀疑她在炒作,引起一些网友的猜疑和骂战。昨日新浪微博方面发布消息,称经过证实,“鲁若晴”确有其人,真名叫鲁超,其白血病也属实。(5月23日《现代快报》)
我是无意中发现鲁若晴的微博的。她人很漂亮,即使得了癌症,也很达观,“只要有温度,就想去逛街。”于是我关注了她,给她留言鼓励她早点康复——如此热爱生活的女孩,给再多关注也不为过。
后来知名博友“作业本”也关注了她,鲁若晴的粉丝因此迅速涨到30万。随之而来的是一些人没有根据的猜疑。这些人之所以猜疑,是因为他们去医院问有没有“鲁若晴”这人,医生回答没有,他们就认为是炒作。这些人的思维有点问题,“鲁若晴”未必就是真名字啊,就像“作业本”的本名难道就叫作业本?
存疑不是问题,但应该建立在调查清楚的基础上。动辄就说是炒作,这无疑是“质疑过敏症”,会伤害一个白血病女孩对社会最后一点的信任、留恋,甚至加速她的死亡。
某些人和某些媒体不负责任的质疑,可以说对造成人们彼此之间不信任、吝于奉献爱心的现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人性中有善亦有恶,这注定我们的生活中善恶并存,“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我们在质疑的同时,应该对他人生命持有起码的善意和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