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羊晚 新快 珠时
核心提示:广东媒体23日、24日纷纷报道:广东佛山一家年产酱油8万多箱的某大型调味公司,使用容易致癌的工业盐水代替食用盐加工酱油,该厂家被发现购入工业盐水达760多吨。
报道出来后,舆论哗然。人们对760多吨的数字反应强烈,某大型调味公司是谁?酱油销往何方?这些问题更是引发猜想。对此,涉案企业所在地高明区政府回应称,由于市区两级信息沟通不畅,导致市里发布的数据有误,实际上问题盐水只有26吨。此外,问题盐水生产出来的老抽经检测质量合格。
佛山质监局:某调味厂购760多吨工业盐水加工酱油
羊城晚报23日报道3月31日下午,有群众举报反映,佛山市高明区杨和镇的某大型调味公司,于某日深夜购进40多吨工业盐水,涉嫌使用工业盐水作为加工酱油的原料。
涉案公司是个经营面积约两万平方米的调味公司。经初步侦查,该公司已购进工业盐水760多吨。执法人员接报后赶到现场,发现加工区内工人正在作业,仓库区内摆放有已包装好的成品酱油1000余箱,执法人员第一时间控制住涉嫌用来勾兑工业盐水的两个大型圆柱铁罐,以及一个地下水池和两个露天水池,并迅速获取工业盐水的进货凭证。
据现场负责人交代,该公司生产鲜味汁、老抽酱油等十几个品种的酱油,年产量8万多箱,产值约500万元。为了节约生产成本,公司在明知工业盐水为非食用物质,国家已明令禁止在食品中使用的情况下,仍用工业盐水代替食用盐作为酱油原料。
“工业盐水含有较多的重金属和致病物质,长期食用易发生癌变,而它与食用盐的价格相差1.5倍,这种价格差导致了该公司直接使用工业盐水。”佛山市质监局副局长李林对记者介绍说,最近两三年来,佛山发生过几起类似的案件。
目前,佛山市高明区工商局已将案件现场移交该区质监部门处理。
涉案企业所在地政府:此前信息有误实际只查获26吨非食用盐水
羊城晚报24日报道23日下午,涉案企业所在地佛山市高明区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称由于市区两级信息沟通不畅,实际数据与见报消息有很大出入,实际上只发现26吨非食用盐水以及90箱非法生产的酱油,其中,有65箱共计780瓶酱油已经流入市场。
据高明区工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3月31日,高明区工商局接到群众举报,称杨和镇一家调味品公司在前一晚购进一批工业盐水,涉嫌以此为原料加工酱油。执法人员会同盐业公司迅速赶到该调味品公司,在现场了解情况后,工商部门将案件移交给高明区质监部门处理。据群众举报称,该企业当晚购进工业盐水760吨。随后,高明区工商局便将该数据上报。但随后质监部门再次对现场进行核实,发现工业盐水并没有那么多。经调查确认,该公司3月30日从南海小塘购入3吨非食用盐,勾兑了26吨工业盐水,其中有一部分盐水已用于制作酱油(草菇老抽),共生产了草菇老抽成品90箱,每箱12瓶,生产日期为3月22日,已有65箱出厂销售,库存还有25箱。
对于实际数据和媒体见报数据有出入这一问题,高明官方表示,因此案处理时间较长,后续核实数据没及时向市里汇报,导致数据出错。
质检抽检:问题草菇老抽竟然抽样达标
珠江时报24日报道记者了解到,高明区质检人员曾对该批用工业盐水制成的草菇老抽进行过抽样检测,结果显示产品均符合标准。对此,相关负责人解释,食品安全法对食品中包含的物质都有一套检验标准,只要检测到的含量不超标就可视为合格。所以可能是该批次使用的工业盐水占到原料的比例很低,所以未超出相关指标。
有媒体记者问,为何用工业盐水生产的酱油,却能被检测出合格。质监部门负责人解释说,使用工业盐水生产加工食品,是违法的。但并不代表使用工业盐水,产品就不合格。对产品质量进行检测时,无法检测是否使用工业盐水。要想控制住这种违法行为,必须加强生产领域的监管。但这种监管难度很大。对于如何处理该企业,两负责人称,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处理中。
“某”字引发恐慌网友称佛山酱油都不敢吃了
证券时报网等24日报道 佛山高明一大型调味品公司涉嫌使用工业盐水生产酱油的消息一经媒体传出,舆论哗然。但在消息中,并未点明这家违法企业的名称,所以引得猜疑声一片,有网友说,既然不知道是哪家,只好佛山生产的酱油都不吃了。
记者注意到,在微博上,绝大部分网友在得知这一消息后第一时间都将矛头指向了在高明设厂的海天酱油。记者随后查阅资料发现,海天酱油年产超百万吨,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调味品综合生产企业。而涉案的企业年产量8万多箱,产值约500万元。这两者显然有着巨大的差距。
23日晚,高明工商部门负责人予以澄清,称涉案企业名为“佛山市高明威极调味食品有限公司”。
“工业盐的主要成分虽然也是氯化钠,但与食盐相比,含有比较多的杂质和重金属,长期食用对人体危害很大。”盐业专家告诉记者,国家明令禁止将工业盐用于食品生产,工业盐中毒的报道也经常见诸报端。对于普通的消费者而言,用肉眼较难辨别工业盐和食盐。
一叶知秋
本期主持 谢秋莲
不能“澄清”了事
佛山有调味厂用工业盐水加工酱油的消息一出来,舆论最关心的莫过于这是谁家干的?问题酱油去向何方?会不会已经入了我们的嘴?遗憾的是,这样事关民生健康的信息,媒体在报道时并没有第一时间披露。而文章又说涉事企业是大型企业,以至于公众纷纷玩起猜谜游戏。在没有确切答案的情况下,不少网友表示只能选择对佛山的所有调味生产企业进行有罪推定,尽量不再选择这些企业的产品。
这种反应想来是与当初官方选择性发布信息的初衷相违背的。有关部门既要表明自己在优化市场环境中做了事情,又想保护涉事企业,心中没有真正把消费者放在第一位,才选择了“某”化公司,进而造成了“某”后的恐慌情绪。只为政绩而做,才有了760吨到26吨的数据出入问题;才有检查出问题至今近两个月,还没有对企业做出处理意见的拖沓问题。
监管部门不能“澄清”了事。问题原料生产出的问题酱油是否真的“合格”,还需要更全面的检查,即使真的合格也必须召回处理,毕竟它使用了违法原料,而且是可能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原料;问题企业也必须得到应有的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