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P05版:莆田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鉴宝莆田
莆田积极推介APEC“商旅卡”
莆田投13万增殖放流
莆田举办涉台文物图片展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2年6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鉴宝莆田

知道省级专家来鉴宝,许多市民闻讯而来,请他们为自家的宝贝一验真伪
 

N本报记者 黄凌燕 文/图

外形像鼓、侧面穿孔,这是啥玩意儿?6月10日,莆田市第四届鉴宝活动在古谯楼举行,4位省级文物鉴定专家坐镇为市民免费鉴宝,携带宝物前来求鉴定的市民络绎不绝。

当天,古谯楼城楼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为使专家在鉴宝时不受干扰,鉴宝现场拉起围挡,拿着序号的市民,安静地坐在围挡外等待,脚边是一箱箱、一袋袋的“宝贝”。藏家大都不张扬,都没有互相讨论,叫到牌号时才不动声色地进入鉴定现场,小心翼翼地取出“宝贝”递给专家。

最神秘

难倒专家的神秘陶器

鉴宝活动开始不久,一名藏家递上一件奇怪的陶器。陶器只有成年男子巴掌般高,看起来有些年代,中间突出,两头密封,好似一个鼓,陶器顶部“洪旺记”三字呈三角排列,周边有一圈磨痕。陶器大部分呈灰绿釉面,隐约透着黑点,只有底部呈棕色,看起来粗糙不工整。环绕陶器周身有四个不规则的孔洞,凑近一看,孔洞相通。

翻来覆去,观察许久,4名专家轮番上阵,都表示没见过这样的物件。不过根据经验,专家认为这应该是清代的物件。

得知有件神秘陶器难住了见多识广的专家,外场的市民纷纷赶来瞧稀奇。有人认为,它应该是古代秤杆的标准器,也有人说是书画的压放器,还有人说是药铺碾药的工具,那4个孔洞用于穿线,起固定作用,不会因手滑而脱落,甚至有人说是那垫棺材的棺垫。专家各抒己见,一时众说纷纭,难以定论。

当记者打听陶器的来历时,这位藏家却笑而不语,表现低调。

最意外

捕鱼捞来一个文物

来自南日岛的渔民施玉带来一个陶罐,他说,10多年前,他在捕鱼时捞到这个陶罐,当时他看这陶罐外形粗糙,做工并不精细,认为这应该是古代生产力并不发达时生产的物件,但长期以来只认为陶罐是“古物”,并没有让专家鉴定过年代。现场专家表示,施玉的陶罐确实是件古物,产自宋代。他满意地表示,自己一定会好好珍藏。

最有价值

3000元淘来的宝贝

得知莆田举行鉴宝活动,福州市民王兆沐特地赶来。只见他把一只做工精美的三角形的花瓶摆在桌上,说这是他家传的花瓶,有一对,因不好携带,只带来一只,请专家鉴定朝代。专家经仔细辨认,认为花瓶是明朝的,是“好东西”。

仙游城关王德明展示的一只两系青釉双耳罐被专家认为是当天最有价值的宝物。“这罐子是淘来的,当时以为是宋朝的物件,花了3000元买来。专家认为,这是五代时期的物件,年代比宋朝早。”王德明说。当天,热心的王德明和他的朋友俞晖还当场向莆田市博物馆捐献了一只清代青花缠枝莲墨壶、一盏明代白定油灯、一只宋代定窑碗、一对清代瓷狮。莆田市博物馆副馆长游国鹏说,这已经不是两人首次捐献宝物,此前他们还向博物馆捐献过两块非常有价值的墓志铭。

最稀有

藏在相框背后的珍品

里三层、外三层,随着一层层报纸脱落,露出一张色彩鲜艳的画作。展示这张画作的71岁市民郑文楷说,这张画是几年前整理父亲的相框时无意中在夹层里发现的,当时画作已经有些许被虫蛀的痕迹。仔细一看,画上还盖有一个圆形的“福州”印。专家认为,郑文楷的这张画画工精细,线条柔美,是少见的绢画,具有收藏价值。

得知自家的画是“宝物”,郑文楷又喜又忧,因为他不知道如何保存这张画。黄汉杰当即告诉郑文楷保存藏品的方法,收藏要有专业性,藏品不要随意摆放。收藏纤维质的藏品要注意防潮防霉防蛀,收藏瓷器藏品要注意藏品间保留一定的间隔,防止破损。收藏金属藏品,要注意防锈。

专家提醒

文物专家认为,虽然市民收藏的热情高涨,但藏品的质量却不高。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文物鉴定组组长、研究员黄汉杰同时也提醒市民,在收藏时,要了解文物辨别常识,千万别只看物件外观很旧很锈就认为是古物,从而盲目收藏,引起不必要的财产损失。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