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赵勇
前一阵,在深圳市政府组织的“公车按尾号停驶一天、倡导绿色出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媒体记者轮番追问:深圳到底有多少公车。该市发改委、交委等部门领导都把皮球踢来踢去,就是不说深圳到底有多少公车。到了最后,深圳市交委副主任于宝明以“公车占全市机动车比例不高”结束了记者的提问。(《南方都市报》消息)
公车要按尾号限行,那么到底全市有多少辆公车,这是最自然不过的问题。但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记者就是得不到答案。难道,公车数量是不能说的秘密?
公车改革进行了多年,成效一直不大,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地方的公车数量一直成谜。如此,所谓压缩公车数量、严格按规定配备公车,岂不成了缘木求鱼?——公众如何能鉴别一个地方的公车是否超编,是否过多过滥?
中央多次强调,三公消费要公开透明,消费明细要公之于众,接受民众监督。作为三公消费中的主力,一个地方公车消费的透明度如何,事实上也在检验着三公消费的整体透明度有多高,更在检验着政务公开的透明度有多高。如果有多少辆公车都不能说,那还谈什么三公消费公开透明?谈什么政务公开?
深圳向来得改革风气之先,是各项改革的试验田,但在公车数量这个社会关注度极高的问题上,相关部门却相互推诿,乃至含糊以对,实在令人失望。我们只能这样推断:这些部门根本就没有公开公车数量的打算,甚至根本就不觉得公车数量是必须公开的政务信息,所以才会一问三不知,硬要把它捂成“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