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0版:今日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出租老外”租的不只是肤色
“谁来种地”这是个大问题
中国式暑假
水泥锥拷问城市的常识与良知
□重要提醒
查处“吃空饷”究竟难在哪里?
潜规则下谁都可能是受害者
□读者反馈
网友说话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7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水泥锥拷问城市的常识与良知

 

N李记

流浪汉睡桥下影响市容,广州有人浇筑水泥锥对付?近日网友的爆料引起热议。记者了解到,广州白云、天河区多处天桥和高架桥桥底确实浇筑了尖锐的水泥锥,街坊称,这些地方曾经流浪汉聚集,自从有了水泥锥,他们被迫迁走。城管、绿化、交通等部门都不承认水泥锥是他们设的。市民认为,城市管理部门应该宽容对待流浪汉。(7月3日《南方都市报》)

为驱逐流浪汉,这种办法都敢使出来,实在让人无语。号称包容的广州做出如此之事,管理部门是在自扇耳光。事情被曝光后,这些部门避之不及,推诿搪塞,但当地机场高速公司工作人员无意中泄露“天机”——水泥锥是“由区市政部门建的”,肇因是“过去桥底聚集流浪人员”。

当水泥锥成为众矢之的时,会不会一夜间消失?有网友跟帖:认都没人敢认,怎么可能会有人清理,你真当这些部门是活雷锋?话糙理不糙。

尽管这些水泥锥短期内激起舆论反弹,但风头过后,它们多半依然坚硬地矗立在原地——这是很多部门的习惯做法了,你和他讲包容,他和你说形象;你和他说形象,他给你说隐患;你和他说隐患,他和你说智慧;你和他说智慧,他扭头进了办公大楼……一些城市管理者能为驱逐流浪者想起这么“绝妙”的锥子之招,却不肯为更好救助流浪者贡献哪怕一点的智慧。

以人为本的城市管理常识需要不断普及,才能深入人心。然而,在一些城市管理者那里,他们缺的不只是常识,而是包容之心。

一个城市要想呈现包容,不是节假日为外来务工人员送去两桶油一袋米,不是抱着农民工的孩子面对镜头作秀,而是平等对待这座城市的所有人,不管他是富翁,还是桥下的流浪者。

回到具体问题,真心希望广州天桥下的水泥锥能在一夜间消失——哪怕仅仅是一些人的良心发现。

 
3上一篇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