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0版:今日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出租老外”租的不只是肤色
“谁来种地”这是个大问题
中国式暑假
水泥锥拷问城市的常识与良知
□重要提醒
查处“吃空饷”究竟难在哪里?
潜规则下谁都可能是受害者
□读者反馈
网友说话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2年7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时评人物榜
“出租老外”租的不只是肤色

阿华/漫画
 

N陈斌

今日人物:在北京的一些老外

上榜理由:他们受雇于一些公司,从事“出租老外”的业务

外国人代表高端和国际范儿的观点曾流行于公众之间。在北京的一些外国人经常会接到有偿参加各种活动的邀请,据媒体报道,这些年,北京甚至还出现了以“出租老外”牟利的公司,他们为政府部门或企业组织的活动邀请“外国专家”或“外商”,而这些人的真实身份可能只是公司职员或学生,甚至是无业人员。(7月3日《中国经济周刊》)

按照报道披露的情况看,许多“被出租”的老外并非真就才高八斗,具备某一方面的专业学识,绝大多数仅是走一下过场,兜售一下自己的特殊肤色。“洋脸”为什么如此值钱,是因为国人的不自信,还是因为“洋脸”具备某些附加值?这是很引人深思的问题。

改革开放伊始,被国外市场经济繁荣景象惊呆了的国人,一时间饥不择食地生搬硬套有关“洋人”的一切东西,并以此为荣,显示自己多有面子。曾在中国生活了二十多年的美国学者雅瑟·亨·史密斯在《中国人的性格》一书中,以局外人的眼光对中国人的性格作出精辟表述,他直言不讳地指出中国人性格中无法回避的几个突出弱点,首当其冲的便是中国人好面子,执著于面子上的那些繁文缛节,甚至不惜以此牺牲利益。

改革开放三十几年,国内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然而,单凭一张“洋脸”依然可兜售出如此诱人的商业价值,这显然不是一句文化不自信便可解释得了的。

近年来,被央视“3·15晚会”曝光的几家地板企业,其中不乏挂“洋”头卖狗肉者;国内奶业遭遇空前的信誉危机之时,有调查发现,迅速涌入国内的洋奶粉中,仍不乏国内企业冒充的身影。从这个角度看,那些被租赁的洋面孔代表的不仅仅是肤色元素,而更像是一种公信力——“洋面孔”市场价值的背后,恰恰是国内某些行业公信力匮乏的真实写照。

无论哪行哪业,打造公信力的道路都很漫长,这当中没有什么捷径可走——比如租赁洋面孔,给自己贴金——只有老老实实管控质量,本着服务消费者的理念,取信于民,才是正道。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