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0版:福建综合/今日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几百元手表从国外寄回领取时要收两千元税费
大尺寸芯片生产线落户闽侯
南平事业单位招考1390人
闽500大学生“三支一扶”
□读者反馈
选美还是“选潜”
网友说话
北大11名校长助理行政化下的蛋
食品安全纳入政绩考核的关键点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7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时评人物榜
北大11名校长助理行政化下的蛋

 

N王聃

今日人物:北大校长助理

上榜理由:北大拥有11名校长助理远超各部委,引发质疑

近日有网友透露,北京大学官网公布,北大校领导设置有11名校长助理。舆论大哗,网友纷纷批评北大比中央部委还“牛”。对此,记者专门查询,发现各部委部长助理的数量都很少,最多的是商务部和财政部,均为4人。(见本报今日A31版)

高校本是教书育人之地,如今却成“领导生产线”,难怪舆论集体声讨北大太官僚化。可想想,现实中的众多高校不早就是官场了吗?无论是高校领导的级别还是日常的管理方式,都与官场接轨。既然与行政机关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高校官僚数量臃肿也就不足为奇——这是典型的“机关病”。

“北大11名校长助理”不过是高校行政化的产物。行政权力过度干预下,高校资源的分配很难以学术为评判标准,很多时候,离权力越近,获得资源的便利性就越大,如此,势必刺激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投身行政工作,“争当领导”。

尽管呼声不断,但高校行政化的坚冰依旧尚未打破,南方科大诞生的艰难就足以证明这点。另一方面,高校内部的评价与考核体系日益仰行政权力的鼻息,当老师的实惠远不如当官好。可资为证的是,高校里“厅级干部一讲台、处级干部一走廊,科级干部一礼堂”的段子已流传多年。

“北大11名校长助理”之所以引发关注,更多还在于北大的“惹眼效应”,倘若此事发生在一所普通高校,可能围观者寥寥。这其实是更大的窘境,说明如果不与明星高校挂钩,高校行政化问题已很难激发起民众的关注痛感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