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3版:财经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稳增长更显迫切
通缩来了?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2年7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缩来了?

 

N综合

核心提示:6月CPI同比数据回落至29个月的低位,环比连续3个月下跌,事实上的通缩暂时仍然没有发生,但市场上已有声音认为,通缩的风险已经悄悄逼近。通胀的阴影尚未远去,通缩的风险就要来了吗?

通缩与否,市场分歧较大。总体来看,反对通缩观点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食品价格的下跌可能快结束,二是国内外宽松的政策将推涨物价;支持通缩风险的观点在于,国内外经济下滑,货币扩张乏力。

正方

王福重(著名学者、经济学家):

6月CPI,如果不是食品的权重大,还要更低,不出意外,中国经济将进入通货紧缩。紧缩比通胀难治理得多。

新浪财经仓石研究中心:

6月CPI环比数据出现了连续第三个月环比下降,且降幅逐渐扩大。这种情况上一次出现在2009年上半年,而2009年正是本世纪以来中国经历的第二次通缩。货币扩张乏力可能是通缩风险的根本来源,不仅仅是短期的货币增速低于目标,而是长期的货币增长机制发生根本改变。近年来中国的货币高速增长,不仅仅是内部扩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持续的顺差和热钱流入直接创造了大量基础货币。而近一年来,外汇占款负增长的情况开始出现,人民币开始贬值。一旦跨境资本流动出现异常,大规模热钱和FDI撤离,那么中国的货币创造机制的根本将被动摇。如果资本流出真的发生,且影响到中国的货币正常增长,这可能就意味着中国一个货币增长周期的结束,也是加入WTO后双顺差引领经济增长模式告一段落。那么通缩就不仅仅是风险,而是长期必须面临的现实。

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

PPI已经连续4个月保持在负数区间,显示不仅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的影响,另一方面国内总需求也仍在继续走弱,暗示通缩风险抬头。

反方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晓蕾:

目前CPI处于正常、合理的范围内,如果有合理措施的引导,带动正常的投资和消费增长,则不会出现通货紧缩。她认为,6月份宏观数据与“观察一致”,符合客观情况。受到合理调控政策的影响,第二季度经济增速较上一季度可能会进一步放缓。目前经济放缓是正常的,并非是过度放缓。她指出,中央已经将GDP年度增速目标降至7.5%,目前国内经济的主要目标是要制造有效的经济需求,防止经济过度下滑。即使再次降息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也不能将其定位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她指出,目前中央仍以正常、稳健的货币政策为主,“不是发钱就可以解决问题,而是要制造有效的经济需求”。中央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的措施,相信下半年经济将进一步平缓,呈现“稳的状态”。

对外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李长安:

CPI快速回落,说明物价上涨的压力进一步消除,不过,由于CPI依然还是正数,因此也不能由此判断中国经济已经陷入通缩。但经济回落的速度也在加快,这也就是温总理提出的要加大预调微调的背景所在。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

全球降息潮,将使明后年通胀再起。

对于中国的老百姓来说,通缩的印象远远不如通胀深刻,但从主要经济体的宏观经济决策上讲,往往是“宁要通胀,不要通缩”,适度的通胀对于企业和就业都有利,可以成为就业和企业盈利的润滑剂。

而通缩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加速经济衰退,企业利润减少,失业率上升。今年以来,关于用工荒的新闻几乎消失,而三一重工等大企业裁员的新闻却不断出现,这还是在人口红利开始消失的背景下出现的。另一方面,通缩可能导致资产价格下跌,居民的财富缩水。比如2001年开始的通缩几乎伴随着股市的长期熊市,而日本则在长期通缩下经历了数十年的长期熊市。

通缩风险

【分析】

CPI3%以下或维持数月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最近食品价格一直在下跌,特别是蔬菜的价格出现了比往年更大的环比降幅,因此6月CPI继续回落。

尽管CPI涨幅接连下降,但民众的降价感并不强烈。分析认为,随着夏季到来,大量蔬菜上市,南方禁渔期结束,食用农产品价格会以降为主。经济学家们认为,从6月份开始,CPI涨幅有望在3%以下维持数月,这为货币政策进一步发力,尤其是进一步下调基准利率打开了空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在个人微博上表示,6月份CPI涨幅较上月有明显回落,按此趋势看,7月份CPI可能会回落到2%以下,这为宏观政策的阶段性、局部性微调提供了更大空间。CPI的明显回落使实际利率迅速上升,可以说是6、7月份两次降息且扩大存贷款利率浮动幅度的直接原因。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也在个人微博上表示,预计未来CPI仍会处于继续探底过程中,最低点在7—10月任何一个月中都可能出现,其中7月可能在2.0%左右。

 
3上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