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据新华社电
本报讯 国家统计局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2%,创29个月来的新低。从去年年中达到36个月来的新高,到目前跳水至29个月来的新低,物价的大幅回落主要是由于食品价格的下降引起,但经济回落导致需求下降正在成为影响物价的核心因素。调控中对于“稳增长”的要求显得更为迫切。
输入型通缩力量在放大
物价数据下行、通胀压力缓解在市场的一致预期之中:此前多家机构及经济学家对于6月份CPI的预测均集中在2.5%以下。在上游价格、翘尾因素的影响下,物价近期仍将处于下降通道,而经济回落对需求的影响将成为影响CPI的核心因素。
“剔除翘尾因素,6月新涨价因素约0.7%,较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与5月新涨价因素下降0.3个百分点形成短期下行态势,表明近期消费市场略显疲弱。非食品CPI环比由正转负也显示弱势的生产价格已逐渐传导至消费价格。”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宇雯说。
“PPI数据以及进口商品价格显示输入型通缩力量在放大。同时由于出口和一些政策性行业的下滑,上游产业的价格回落,传导下来的效应也在逐步加大。”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判断。
市场期待政策带来更多信心
通胀水平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经济增速回落决定的,市场普遍认为,这也为宏观调控政策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并且方向明确。
交通银行预计三季度物价将继续下行,四季度或有小幅回升,年末物价涨幅的高度则取决于稳增长系列政策实施的效果。而由于目前经济放缓速度高于前期市场预期,消极情绪有所蔓延,市场积极的恢复力量有限。
从货币政策的具体工具选择来看,央行已经在过去一个月的时间里两次下调了存贷款基准利率,力度超出市场预期。不过,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从现在开始,年内存款准备金率还会下调1~3次。他指出,目前看来,下半年到期资金量比上半年会有明显减少,今年外汇贷款的增量也至少要比去年减少一半。因此,需要下调准备金率来保持“相对宽松的局面”。
刘元春认为,目前经济触底回升的迹象还不是特别明显,在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推进、外部环境还面临下行压力的大背景下,宏观调控政策需要给市场更多的信心。“除了货币政策的调控节奏需要进行适度的调整之外,财政政策也可以释放一些更为积极的信号。而等到一致性的宏观数据出现再进行调整,其调控效果可能就要打折扣了。”刘元春说。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研究员王远鸿也认为,宏观经济政策还将有进一步预调微调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