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8版:茶周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茶馆国标”在福建遇冷?
好水的标准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下一期4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2年7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茶馆国标”在福建遇冷?

 

“茶馆国标”在福建遇冷?

N王帆宇

标准出身显赫却面临无人执行

《茶馆经营服务规范》颁布实施已近一个月,但福州许多茶馆负责人对此普遍表示“不太感冒”。

“我们也是看了上周的《茶周刊》才了解到这个事情,到现在为止我们只能说继续观望。”张女士在福州经营一家小型茶馆,她告诉记者,茶馆标准化是个趋势,但“茶馆国标”缺乏执行机构,因此虽然颁布,但并未在福州的茶馆业中引起关注。

“这个标准从制度规范、从业人员的基本条件、服务操作和卫生要求等几个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但这个国标仅仅解决了茶馆行业无标准可依的问题,在没有执行监督单位的情况下,这个国标对茶馆业的实际影响微乎其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茶馆业者的观点一针见血。

茶馆业的标准化一直很受业内的关注,北京老舍茶馆总经理尹智君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茶馆的标准化是一定要做的。”张一元茶业宣传部部长刘家博也认为,茶馆作为茶文化的一个窗口,越是基础的东西越要有标准。

“其实业内早有茶馆专业委员会,标准化的事早就在做,只是一直没有出台标准罢了。”海峡两岸茶叶交流协会副会长、易安居古堞斜阳茶道会所主人黄劲榕坦陈,早在4年前中国流通茶叶协会就成立了茶馆专业委员会,“建立全国性的茶馆标准,旨在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的传统茶文化,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全面提高中国茶馆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以推动茶馆业乃至整个茶产业经济的发展。”

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标准处负责人表示,对于茶馆业这一新的服务业态,从标准的角度讲现在还是空白,标准的制定对行业本身是很好的事,“但只是第一步”。

茶馆标准化PK茶馆个性化

“茶馆就应该是形形色色充满个性的,都按照标准化那套走,会不会抹杀茶馆的个性特色?”不少茶友表达了这样的担心。

“茶馆是以茶为媒介的休闲文化空间。”北京老舍茶馆总经理尹智君这样定位茶馆。有多年从业经验的尹智君女士自1993年开始担任北京老舍茶馆经理以来,把茶馆年销售收入200万元增长到1500多万元,年增长速度保持在15%。

“茶馆行业在文化传播方面的价值远高于其经济价值,茶馆更多的作用在于文化推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是个性的表达,因此茶馆业的发展必须保有个性的一面。”曾在福州多家茶馆供职的林先生认为,“茶馆国标”只是给茶馆行业设置了标准化门槛,“达到门槛后如何发展就看茶馆经营者的理念了,因此我认为国标的推行并不会抹杀茶馆的个性美”。

“茶馆定位本身就很多元,比如成都的茶馆,更多强调娱乐、休闲的功能,人们打牌、聊天,沏一壶茶可能才几块钱,茶馆提供这样的环境,体现其大众化的一面;而另一方面,为了满足商务的需要,很多茶馆是一种商务平台,营造一种高雅的环境,包括茶品、服务、装潢还有配套的设施等等,这体现了茶馆高端化的一面。”北京张一元茶业刘家博如是说。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