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刘义昆
截至目前,已有98个中央部门完成三公经费公开。从公布的各部门2012年预算看,60多个部门的公车购置及运行费比2011年决算有所增加,占比超过65%。其中国税总局增长额度为中央部门之首,增加7969.72万元。(7月26日人民网)
同一天的新闻说,武汉市政府最近拟压减三公支出,用于加大对养老事业的投入。该举措获得掌声。是的,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养老、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都需要花钱的情况下,三公经费确实应该首先压缩。遗憾的是,公车改革的呼声日渐强烈,68%中央部门的2012年公车预算却不减反增。
这些公车预算通过人大审议了吗?做预算时有考虑民生吗?这是公众关切的热点问题。这些年,公车改革一直在尝试,公车治理也在努力,但整体看都太过温柔。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认为,公车改革的关键点是应该将规定落到实处——早在1994年中办国办就发文明确规定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干部可配备专用公用车,其他级别的干部只派用公用车。可这一规定早已形同虚设,谈何治理,何谈改革?改革缺乏力度,公车预算增加也就不足为奇了。
温总理曾表示,对于公车开支日渐攀升问题,“应该管得住,必须管得住”。公车改革要有实效,必须下更大的决心,需要釜底抽薪之举——政府预算与实际支出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同时辅以限制公车支出等强力举措。
“屁股底下一座楼”,有人将公车比作“一座楼”,它让我们想到楼市调控之难。这两年楼市调控之所以取得成效,正是在于调控决心已下,不惜“壮士断腕”。同理,公车改革只有拿出打破既得利益的决心和勇气,加大惩戒力度,才不会出现一边改革一边公车预算“逆势飞扬”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