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N06版:文化周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陆徵祥的政治“锈”
声和音
大樟树,差不多100岁啦
农大,环南,塔头的客
□征文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2年7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读报
陆徵祥的政治“锈”

原媒体人,现任教某大学新闻传播系。喜欢读一百年前的报纸,慢慢发现其中有血有肉的故事。
 

N麦李

一百年前的报纸,是最炙热的政治秀场。1912年之夏,陆徵祥还称不上这场政治秀的主角,他不过是一介书生,因为与党争无关,被袁世凯提到总理职位。1912年7月18日,陆徵祥以新总理身份来到参议院,将袁世凯钦定的六名新国务员提请审议。说话不过五分钟,舆论哗然。1912年7月23日《盛京时报》记载,“甫进门,议员一齐鼓掌,及至登台,说话仅有五分钟,而所说者有‘我在外洋不愿回来,因我在外洋当差,(不过)开菜单子,当当通(翻)译,我一回来,差使便要搁下,是以不愿回来’,又有‘不会吃花酒’等语,众议员骤闻之下哑然无语……故对于其所提出国务员一律不能通过,并非反对国务员,实际反对国务总理。”

陆总理狼狈不堪,参议院会议后即提出辞呈。

陆徵祥这段演说,口碑甚好的连续剧《走向共和》曾经演绎过。剧中陆以一油头粉脸、胸无点墨的官僚形象登台,说话结结巴巴,讲到“不吃花酒”这段,极尽猥琐之能事。因为样子过于脓包,使我不得不将这段旧报细细再读。

这段“不吃花酒”的演说,报章无全文记载,当年参议院会议纪要这样写:“徵祥不愿吃花酒,不愿恭维官场,还有亲戚亦不接洽。谓徵祥不引用己人,不肯借钱,所以交际场中极为冷淡。此次以不愿吃花酒,不愿恭维官场,不引用己人,不肯借钱之人,居然叫他来办极大之事体,徵祥清夜自思,今日实生平最欣乐之一日。”单看这段,这陆总理倒颇具真性情。组阁失败的真相后来被袁世凯挑明,“皆由世凯诚信未孚”,言下之意:他们其实是反对我啊,反对我控制国会。

此时陆徵祥约四十许,做了二十年的外交官,在国外生活了二十年,回国还没接上地气。像吃花酒一事,民国初年遍地皆是,人人做得,报纸副刊登载各种花街趣事,但做是做,说是说,正是中国文化微妙之处,国人深谙此道,唯有陆徵祥很傻很天真,一语道穿皇帝新衣。

陆一言不当,当了替罪羊。三年后,又迫于袁世凯指令,代表北洋政府,亲笔签下“二十一条”,永远被钉在中国近代外交的耻辱柱上。电视剧将“不吃花酒”台词改成“兄弟我虽然不搞交际花,但提倡交际花主义”,估计也是对此事的影射。历史就这样脸谱化,陆徵祥从此只能以丑角登场。此前他兴利除弊、网罗人才、开辟民国现代外交这样的功劳都被一并抹杀——后人们也许并不在意,网罗顾维钧步入外交生涯的,正是民国首任外交总长陆徵祥。总长办公室墙上高悬的“不可忘记马关”六字,也敌不过五四青年高喊的“内惩国贼”来得激昂传世。

当陆徵祥以一个言语委琐的小丑和不堪的卖国贼形象为半个多世纪后的连续剧所演绎时,真实的陆徵祥静静地在比利时布鲁日市圣安特勒修道院度过了苦修自赎的二十二年,1949年以“天士比德”为名埋骨于此。他在28岁违抗恩师意愿,执意娶了比利时名媛培德小姐为妻。他一生敬重妻子,两人虽无子女,但忠贞相随。据说他一直对妻子的年龄讳莫如深,后来妻子去世,人们在遗物中才发现,培德小姐竟比陆徵祥年长近二十岁。妻子逝世当天,他即辞去公职为妻守丧,第二年,正式成为一名修士,过着一天两餐的苦修生活,临去时念着“中国”二字,含笑而逝。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