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国内关注/今日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商铺关门“避检”沈阳几成空城
□读者反馈
网友说话
请巧家县公安局长 兑现辞职承诺
“满城商铺纷关门”“执罚”作祟
“金光大道”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8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满城商铺纷关门”“执罚”作祟

 

N舒圣祥

近期,沈阳部分商铺纷纷关门停业,当地许多网友上传照片,“满城尽是卷帘门”严重影响市民生活:理不了头发、买不了酱油、吃不了饭……近日沈阳市政府表示,相关部门除正常管理工作外,并未采取集中整治行动,更未采取高额罚款措施,要商铺“勿信传言,正常营业”。(见本报今日本版)

据悉,沈阳之所以出现商铺关门潮,缘自当地部门一场特殊的执法行动——执法检查打假,“太狠”、“太严”,只要找到一点毛病就重罚。有店主称,这次检查不是正常的那种,一罚就是几万元,“比如有个员工健康证没年检,人就被带走,交钱去赎人……”

在全国舆论的关注下,沈阳市政府辟谣,将店铺集体关门归结为“传言”。果真只是因为传言吗?不少公共事件的处置都说明,要消除公众疑虑,需要的不仅是一纸声明,更需要信息的充分披露。

商人都是理性的,歇业一天就会有一天的损失,如果不是的确存在过分整治和高额罚款的现象,他们何苦与自己过不去?更何况,关门的不只是假货较多的批发市场,连饭店、理发店、澡堂之类都纷纷跟进,这就更让人觉得蹊跷。

据悉,此次打假行动是为了迎接明年将在沈阳举办的全运会而实施的检查,公安局牵头,工商局配合。按常识推断,所谓“传言”不会只是空穴来风,多半是当地执法部门的确做了什么过火的事情,然后一传十十传百,弄得店主人心惶惶,最后关门“躲灾”。

说白了,店铺纷纷关门,害怕的不是正规的执法,而是为了达到某种特殊目的而特事特办的“执罚”。依法是执法的前提,如此“执罚”已超越法律底线。对此,沈阳方面不能只将责任推给“传言”,而必须认真反思,乃至启动问责程序。

 
3上一篇  下一篇4  
 
   
   
   
关闭